林彪向来勇猛,为何却始终反对出兵朝鲜,邓小平一语道破他的心思
毛泽东扫视了一圈会场里的大伙儿,掏出一根烟点上,狠狠吸了一口,然后一本正经地说:
说到出兵朝鲜这事儿,大伙儿有啥想法尽管说,咱们一起分析分析好处和坏处。
毛泽东首先留意到了他极为器重的将领林彪,林彪察觉到主席的注视后,不紧不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听完林彪的建议,愣了好一会儿,心里挺不是滋味。他原本以为,像林彪这样战场上勇猛无比、身经百战的将领,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没想到居然会表现得这么“惜命”,连跟美国对着干都不敢。
好多领导心里都跟主席一样,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但邓小平却一眼就看穿了林彪的小九九。
林彪打了好多胜仗,可他为啥就是不同意去朝鲜打仗呢?毛泽东又为啥这么器重林彪,还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看?邓公到底是咋看出林彪心里那点小九九的?
【少年英雄,胸怀大志】
1907年12月7号,在湖北黄冈的回龙山区里头,林家大湾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是个男娃,家里人给他取名叫林育容。
林育容小时候身子骨弱,瘦瘦小小的,爸妈老担心他长不大。可没想到,他愣是一天天健壮起来,脑袋瓜子还特别聪明,学习成绩好得不得了,最后轻轻松松就考上了武昌共进中学。
林育容在学校那会儿,刚好碰上五四运动闹得沸沸扬扬。他两个堂哥,林育南和林育英,还有恽代英,他们在武汉带头搞起了大规模的爱国学生活动。
林育容有两个堂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话语影响着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林育容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新潮的想法。慢慢地,他成长进步,最后还加入了共青团。
林育容完成武昌中学的学业后,就回到了老家。他爸妈希望他能在附近找个学校教书,这样既能工作又能顾着家里老人小孩。
有一天,林育容正坐在家里没事干,突然堂哥给他带来个新消息。一听完,他立马就打消了当老师的念头。
中央有个通知,让各级党组织推荐党员、团员,还有国民党左派的人去考黄埔军校。
在人的一辈子里,挑啥都很关键。有时候,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可能就把你的人生轨迹给转了。要是选错了道儿,那可就惨了,得多绕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冤枉路呢。
林育容挺走运的,他挑了个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来走。
背上包,跟爸妈说了声再见,林育容就一个人踏上了南下的路,一口气走了上千里地,到了广州。他东奔西跑,吃了不少苦头,最后总算是见到了他堂哥的朋友恽代英和肖楚女。
有了他俩的全力帮忙,再加上林育容那过人的脑子,他成功考进了黄埔军校,成了黄埔第四期的一员。
进了军校,林育容心里老琢磨,总觉得自己的名字太文弱,听起来像女孩子。为了让自己名字更爷们儿些,他就干脆把名字给换了,改成了林彪。
林彪自小念过私塾,一路读到高中,受过挺完整的教育,学问基础打得牢。他这人爱动脑子,对战术问题特别感兴趣,老喜欢琢磨。因此,在学校时他成绩挺好,赢得了挺多教官的好评。
他身子很瘦,眼睛特别亮,鼻子又高又弯,看起来就像天上那种飞得老高、眼神犀利凶狠的老鹰。因此,校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军校的老鹰”。
1926年10月,林彪因为成绩特别出色,顺利完成了黄埔军校的学业。毕业后,组织上直接把他调到了叶挺的独立团,让他从见习排长开始干起。
1927年那会儿,蒋介石和汪精卫这两个老对手,居然不约而同地一个接一个地对共产党动起手来,开始大力打压。
8月1号那天,周恩来他们为了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杀戮,在南昌勇敢地挑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旗,开了第一仗。
那天下午,林彪的军团在聂荣臻的指挥下,也搞起了起义。第二天,他们就急匆匆地赶到南昌,跟主力大军汇合了。
起义的总指挥部门把林彪所在的部队扩大成了师级单位,而林彪呢,也被提升为了连长。
1928年春天4月份,林彪他们那支队伍,因为武器装备不行,人数也比国民党军少很多,所以只能一边打一边后退。后来,多亏了朱德、陈毅这些将领带头,大家一路跑到井冈山,最后成功跟毛泽东的队伍汇合到了一起。
组织打算重新调整合并后的队伍,起了个新名字叫工农革命军第4军。大家选了朱德当军长,同时,林彪也被提升为了营长。
1928年夏天7月份,朱德和陈毅带着队伍出去执行任务,等他们回到井冈山,却发现红28团的前卫营营长袁崇全竟然反水了。这事儿闹得挺大,结果红28团的团长王尔琢不幸牺牲了。
后来,林彪在紧要关头被看中了,升为了团长。接着,他持续跟着红军到处打仗,干了很多出色的事情,因此又被升为了红四军第一纵队的司令。
林彪身居高位后,看得越来越远了。他渐渐琢磨起一件事来,红军人手不够、粮食短缺、装备也差,怎么跟人多势众、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抗衡呢?这面红旗,究竟还能挺多久,一直高高飘扬呢?
不只是林彪一个人,红军里头的很多战士都开始对革命感到灰心。到了1929年底的最后一天,林彪在给毛泽东的新年信里头,也透露出了这种不好的心态。
毛泽东一看那信,立马就明白了林彪的心思,心里头猛地一紧。红军里头的那些大官儿都开始打退堂鼓,满心悲观,下面的士兵们肯定更是这样了。要是这样下去,军队的士气迟早得垮,红军可就危险了!
毛泽东二话不说,拿起笔来,一口气写下了那封足以传世的回信,题目就叫《小火苗也能烧遍天下》。
他在信里头直接指出了林彪等人那种过于消极的想法不对,然后很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开导。之后,他还把这封信印了出来,在军队里广泛分发,让大家都看看。这样一来,红军战士们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了下来。
林彪看了毛泽东的回信,立马觉得自己之前太看高国民党了,心里那股子悲观劲儿真是丢人。他赶紧打起精神来,加把劲儿训练兵马,让自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这就是领导的力量,简简单单的一封信、几句话,就能鼓舞人心,让人奋发向前。会说话、有魅力,还有颗坚定不移的心,这些都是成功人士得有的本事。
国民党看到红军的力量越来越强,心里开始发慌,于是派出大批军队,去攻打共产党的苏区。在抵抗国民党进攻的时候,林彪打仗特别勇猛,立下了好多战功。
第四次反围剿搞砸了后,蒋介石火冒三丈,心里头那个痛啊,简直没法说。他立马提笔给陈诚写了封信,说这次行动失败,损失太大了,是他这辈子最心疼的事儿。
另外,这封信里头还把他以前教过的学生林彪叫做“战场上的恶魔”,还提出10万块钱的奖赏,说要抓到林彪的人头。
蒋介石对林彪如此看重,足以说明林彪在军事上有多厉害。在红军里,他的名声比很多将领都响亮,和被称为“红军猛狮”的彭德怀不相上下。
【纵横沙场,名将诞生】
第五次围剿没能顶住,红军只能踏上长征的路。林彪和彭德怀这两位大将联手,一路上带着队伍,好几次都冲破了敌人的包围,打了好几场精彩的战斗。
长征路上,林彪的性子问题开始慢慢显现。他老是心情不好,性情古怪,脸上总是没个好脸色,就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一样。
和彭德怀那种大大咧咧、充满活力的性格比起来,毛泽东其实更喜欢他这种样子。不过,林彪在军事上的本事和领导能力也是一绝,这让毛泽东对他也是赞不绝口,并且给了他很多重要的任务。
为了让红军顺利北上,打破敌人的围堵,上面决定搞个五人小组来领头,管起红军的所有事情。这个小组里,不光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这些大人物,还有两位军人出身的猛将,彭德怀和林彪也都在里头。
长征圆满完成后,原先的陕甘支队一分为二,成了红1军团的两个部分。林彪挑起了军团长的大梁,而他以前的老上级聂荣臻呢,则当上了政委。
1935年11月21号,林彪和聂荣臻带着红1军团去打直罗镇战役,把国民党第109师的一个团给全打垮了。这一仗,算是给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挪到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抗战的根据地,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日本鬼子,中共中央决定搞一个抗日学校,名叫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林彪挑了大梁,当上了校长,而毛泽东呢,也参与进来,兼职做了政委。没多久,这个学校就改了个更响亮的名儿,叫“抗大”。林彪还是校长,不过他这回还多了个政委的头衔,一人挑两担。
这“抗大”啊,跟国民党的“黄埔”那可是齐名的高校。你看,“黄埔”出了个蒋校长,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头儿。而“抗大”呢,毛泽东把林彪提拔成了校长,这就能看出他对林彪抱有多大的期望了。
全面抗日战争打响后,林彪接掌了第115师的帅印。紧接着在洛川会议上,林彪又被选为了中央军委的重要成员。上头安排他带着队伍,赶赴华北的抗战最前线。
在华北的战场上,林彪带着队伍拿下了平型关这场大胜仗,把“日军没法打败”的说法给打破了。
这场战斗干掉了敌人一千多号人,抢到了好多武器装备,让老百姓们信心大增。而且,这事儿也让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抗日大英雄。
1938年2月份,林彪带着手下十几号人,往南去吕梁那边打算建立个新根据地。他披着一件从鬼子那儿缴来的大衣,跨上一匹东洋大马,一路就这么风风火火地经过了阎锡山的地界。
哨兵一看那情况,错把林彪他们当成了日军,抬手就开了枪。林彪不幸中弹,伤到了脊神经。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怕水、怕风、还怕光。所以,上面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他送到苏联去治疗。
1942年,林彪回到了延安,他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管理委员会里担了个职,主要负责军事教育的会议。那会儿,他还积极参与了整风运动。
抗战打完后,林彪就被调去了东北,负责那边的解放工作。
在东北那会儿,林彪把他的打仗本事全使出来了,把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辽沈战役一打完,东北全境就算是解放了。
后来,林彪接到新任务去了华北,负责指挥平津那场大战,并且成功打赢了。接着,他带着部队一路往南冲,不停地追赶国民党的剩余军队,给解放事业添了很大一把力。
据说,林彪指挥的队伍打败了国民党一百多万的兵马,这数字听起来相当惊人,简直能和古代战国时候的大将白起相提并论了。
【常胜将军畏战之谜】
1950年10月份,朝鲜那边打得不可开交。李承晚的手下已经冲过了三八线,麦克阿瑟也不甘示弱,让美军也跨了过去,还占了平壤。金日成带着的北朝鲜政府,那简直是危在旦夕,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金日成实在没办法,只好一边给斯大林写信,求他出手相助,一边又派外相带上自己的亲笔信,直接飞到北京去找毛泽东和周恩来,当面请求他们的帮助。
所以,毛泽东把文官武将都叫到了一起,商量中国要不要出兵支援朝鲜这事儿能不能干。
林彪这位老牌的打仗高手,在说到要不要去帮朝鲜一把的时候,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咱们打老蒋的军队那是轻轻松松,但美军跟国民党那帮散兵游勇可不一样。他们海陆空三军实力都强,还有超厉害的原子弹,背后还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撑腰。
要是真把他们惹毛了,动用原子弹来炸我们,那咱们可就惨喽,根本挡不住。”
林彪讲完这句话,好多打过很多仗的老将军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林彪瞧见有不少人站自己这边,于是接着讲道:
朝鲜人口也就几百万,咱们国家可是有接近5亿人。要是为了帮那几百万人的朝鲜,结果把咱们这5亿人口的中国给搭进去,那可真是不值得。除非到了没办法的地步,咱们军队最好还是别掺和进去。
林彪一开口,好多将军也跟着说起来,讲了不少出兵的不利条件:咱们国家刚成立,啥都得从头开始,钱包不鼓,跟美军硬碰硬拼不起;再说了,咱们的战士们征战沙场几十年,身体累了,心也倦了,再打下去真不是个事儿......
毛泽东听完大家的意见,慢慢开口说:
你们说的都挺在理的,但人家现在碰到了难题,咱们光站着看,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接着,他挥了挥手说:“今天的会就先到这里,大家解散吧。”
最后,大家商量了一番,毛泽东、周恩来他们还是拍板要去支援朝鲜,就让彭德怀去当志愿军的大元帅。
早先时候,原本打算让林彪来当志愿军的总头头。可毛泽东找他商量这事儿时,他却找了个理由,说以前挨过枪子儿,身子骨不行了,带不了兵打仗。这么一来,总司令的位置就换人了。
尽管林彪反对派兵,并且他自己没有带兵,但他还是给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出去但不打仗”。
参加会议时,邓小平也瞧出了林彪的小九九。他说,林彪那个“出去但不真打”的主意,其实就是想在朝鲜北部囤兵,自己躲着看别人打架,要是形势好就打,形势不好就不动手。
不过,组织上有更深一层的打算。要是朝鲜守不住,咱中国东北那块战略缓冲区就没了,到时候美国的武器就会直指咱家门口,国家安全可就悬了。所以,出兵是肯定的,而且这一仗,必须得打。
组织的明智选择和志愿者们的勇敢战斗,最终帮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出手狠一次,免得总被欺负,这一仗,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也给国家带来了30年的和平岁月。
向那些勇敢的志愿者战士们表达敬意,也向组织里那些聪明的决策者致敬。是他们挺身而出,奋勇战斗,守护家园,是他们精心策划,掌控大局,才让我们现在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享受快乐和健康。
关于这事儿,大家有啥想法没?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