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晚清时期底层官员是什么样子?看了这张照片之后,可能会颠覆你的三观。 1910年,

晚清时期底层官员是什么样子?看了这张照片之后,可能会颠覆你的三观。 1910年,一名西方传教士来到陕西省某县,为这名官吏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名官吏虽然只是八品,但好歹也是在县衙门里吃公家饭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也算是个大官呢。 一个县城的官吏,就这身打扮,拿现在的标准来看就是个叫花子,现在的乞丐甚至都要比他穿的光鲜。 这幅形象,跟电视剧里演的那些官员,正有着天壤之别! 在晚清时期,中国连年遭遇战乱、自然灾害及瘟疫,粮食短缺,大部分老百姓都揭不开锅,卖儿卖女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官的要好一些,毕竟他们有俸禄,可基层官吏常因腐败层层克扣,日子也不好过。 就拿穿衣裳来说,一品文官仙鹤补子,武官麒麟补子,可以穿绸缎蟒袍,配九蟒四爪纹饰。不要以为这些衣服都是公家发的,全都要自掏腰包,而且造价昂贵,一身衣服动辄上百两银子。 至于那些低级官吏,年俸大约二三十两银子,需要靠“养廉银”补贴家用,但实际常被克扣。钱不够花,官服只好用棉麻替代绸缎,补子绣工粗糙,时间一久就褪色了。 可能有人会说,清朝的官员帽子上不都有花翎吗?这个人怎么没有呢? 在晚清时期,基层官员有的戴蓝翎(鹖羽制),有的人干脆就戴无翎官帽,因为官府不承担官服费用,下级官员需自筹资金。 八品官一年的俸禄才35两,根本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开销,晚清北京五口之家每年至少需要60两。 千里去做官,只为吃和穿,当上了官就为了挣钱,钱不够花怎么办?只好靠贪污受贿。于是,晚清卖官鬻爵成风,基层官吏则通过苛捐杂税盘剥百姓,百姓的日子也就更难过了。 面容憔悴、官服褪色、等级森严却难掩颓势,这恰是帝国黄昏的缩影。它记录了一个在饥饿、腐败与技术变革中挣扎的时代,远比电视剧的光鲜叙事更具警示意义。 官员如此,可见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中,那些电视剧中来来往往的市民全都是假的。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咱们就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