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下图是毛岸英入朝前的简历。 毛岸英那页简历上的钢笔字挺有劲道。 家庭情况栏里写着

下图是毛岸英入朝前的简历。 毛岸英那页简历上的钢笔字挺有劲道。 家庭情况栏里写着"一般革命家庭关系"七个字,看似寻常却格外沉甸。 作为革命者的后代,他回国后没享受特殊待遇,和毛主席吃过两顿饭便进了机关食堂。 留苏归国的年轻人主动补起劳动课。 延安种过地,山西搞过土改,北京机械总厂当副书记那会儿,车间里常见他满手机油的模样。 1950年春跟着李克农出访苏联当翻译,回来自己打报告要下基层,像是早习惯了把身份掖在衣兜里。 朝鲜战争枪响时,彭德怀指挥部正缺俄语人才。 军委作战部长李涛找主席请示翻译人选,毛主席直接点了儿子的将。 彭老总起初摇头,架不住主席亲自劝:"苏联美国都要打交道,有他在你耳朵灵便。" 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的战士里,有个揣着结婚证的新郎官。 志愿军司令部里,大家管俄语秘书叫"刘同志"——那是借了妻子刘思齐的姓。 大榆洞的寒冬里,指挥所稻草铺上总有个看照片的年轻人。 新婚燕尔却很少发电报回家,兜里那张泛黄的照片被硝烟熏得更旧了。 朝鲜阿妈妮给他缝补衣裳时,他常望着人家出神,乡亲们不知道,这后生是想起牺牲多年的母亲杨开慧了。 11月24日侦察机在头顶转了两圈。 25日中午敌机刚走,洪学智副司令扯着嗓子喊别出防空洞。 作战室里收拾电文的两个身影慢了半步,汽油弹砸下来爆出冲天火浪。 等浓烟散尽,战士们从焦土里扒出两具遗体,烧得亲娘都认不出,全凭表盘刻着俄文的手表才辨明身份——那是刘思齐母亲送的结婚礼。 彭德怀攥着电报稿枯坐整宿,百来字的电文写写停停花了个把钟头。 信差往北京送急件那天,周恩来捏着薄纸片在办公室转了十几圈,压了小半年才递到主席案头。 毛主席盯着电文看了足有两根烟的功夫,嗓子像被砂纸磨过:"打仗哪有不流血的...谁叫他姓毛 呢..." 主席保存着儿子带补丁的衬衣,在衣柜深处放了二十多个春秋。 刘思齐今年清明照例去了桧仓志愿军陵园,白发老人在汉白玉浮雕前摆上两枝白菊。 信息来源: 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四卷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主题展" 《彭德怀全传》作者王亚志访谈录 中国军网视频报道《跨越山河的思念——毛岸英烈士亲属赴朝祭扫》 朝鲜中央电视台《友谊的丰碑》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