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

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具躺了240年的女尸,居然一点都没烂,皮肤还吹弹可破,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 1972年夏天,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白音尔灯公社,一个农人正在山坡上干活,铁犁刨地时突然卡住,地面塌下去一块,露出几块青石砖。砖缝整齐,一看就是人工砌的。他赶紧报了上去,当地政府立马找来考古队。队员们顶着大太阳,带着铁锹和刷子赶到现场,开始挖。这墓不小,东西宽45米,南北长105米,周围砖墙厚实,一看就是清朝贵族的规格。 挖到主墓室时,气氛更紧张了。墓道深,墙上有藏传佛教的祥云和莲花纹,粗犷又讲究。可惜,墓门早被撬开,地上散着碎瓷片和玉佩,盗墓贼早就下手了,值钱的东西基本没了。考古队不死心,继续清理,结果在侧墙敲出个空响,撬开一看,藏着个小室。小室里是具松木棺,雕着花卉和祥云。棺盖一掀,冷气扑出来,所有人愣住了:女尸躺在那,身穿明黄龙袍,皮肤紧实光滑,黑发辫子垂在一边,跟睡着似的。240年了,居然一点没烂! 墓志铭刻在石板上,写着她是康熙帝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这龙袍可不是随便能穿的,清朝规矩严,皇帝才用,她能穿这入葬,康熙帝亲赐,雍正帝特许,身份高得吓人。棺材里还有赤金凤冠、嵌宝石的金戒指、大红绣花靴,件件都是顶级的陪葬品。 荣宪公主,1673年出生在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和荣妃马佳氏的女儿。荣妃生了五子一女,但只有她活到成年。康熙帝疼她疼得不行,小时候常带她上朝,穿着锦绣衣裳坐在旁边。她聪明伶俐,从小跟着女官学《诗经》、练书法,还学刺绣和礼仪,样样拿得出手,举止优雅得像天生的。 1691年,19岁的她奉旨嫁到蒙古巴林部,丈夫是多罗郡王乌尔衮。婚礼排场大,送亲队伍从紫禁城出发,带着240户随从和中原的织机、农具、书籍,浩浩荡荡去了草原。她适应得快,寒风里裹着毛毡也没抱怨,还教族人种地、做饭,把中原生活带了过去。她跟乌尔衮生了一儿一女,家庭挺和睦。乌尔衮常年打仗,她就管着部族,处理纠纷、分牧场,忙得团团转但从没乱过套。她还让人建了汉式砖房,推广姜葱羊肉汤,草原上多了点中原味。 1709年,康熙帝病重,她听说后从草原赶回北京,骑马跑了好几天,到了就守在病床边,四天四夜没合眼,亲手熬药伺候。康熙帝好了以后感动得不行,下旨封她为固伦公主,这可是清朝公主的顶格待遇。后来康熙帝还四次去蒙古看她,带去的金银珠宝堆满车,甚至在草原建行宫给她住。她在蒙古待了三十多年,1721年乌尔衮去世后,她没回京城,继续操持部族,直到1728年病逝,56岁。 这女尸能240年不烂,可不是偶然。考古队研究后发现,墓室用青石和三合土密封得严实,空气进不去,水分也跑不掉。内蒙古气候干冷,细菌不好活。棺材是松木做的,结实耐腐,里头还放了麝香和冰片,防潮又杀菌。加上她穿的龙袍和陪葬品密封得好,等于给她加了个天然保护层。科学家说,这条件凑一块,简直是奇迹。 那龙袍更是个亮点,黄绸缎上八条五爪金龙,镶了十万多颗珍珠,华丽得晃眼。清朝礼制里,这玩意儿皇帝专用,她能穿,说明康熙帝对她有多宠。凤冠、金戒指、绣花靴这些陪葬品,也都是清朝工艺的顶尖水平,透着她的尊贵。 荣宪公主死后,她儿子琳布给她修了这座墓,选在巴彦陶拜山南坡,占地五千多平米。墓设计讲究,地上有享殿,青砖砌的,常年供着香火;地下是地宫,墙上画着藏传佛教壁画,几百年颜色都没褪。墓道两边还有六间砖室,守陵人住过,里头放着陶罐和供器,规格跟皇家陵寝差不多。挖的时候,还找到乌尔衮和琳布的骨灰罐,刻着简单纹饰,跟她葬一块,挺感人的。 1972年挖出来后,考古队赶紧抢救文物。龙袍、凤冠这些宝贝小心收好,运到实验室研究,成了研究清朝和满蒙文化的硬核证据。现在墓址成了历史遗迹,立了石碑,吸引不少人去看。风吹过山坡,总觉得有点历史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