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刘伟强拿着《无间道》的剧本找到王晶,而王晶在看了剧本后说,我们两个都不要拍这个了,搞不好底裤都要亏掉,你把剧本留下,我拿去给林建岳拍,他有的是钱不怕亏。
刘伟强,1960年出生,香港土生土长的电影人。小时候在九龙城寨混大,从片场打杂干起,搬道具、跑腿,啥活都接。80年代,他在邵氏当摄影师,拍过《旺角卡门》,练出一手抓人眼球的镜头功夫。90年代,他转行当导演,《古惑仔》系列让他名声大噪,街头味儿浓,年轻人爱看。2001年,香港电影市场凉了,他急需一部大作证明自己还在行。
2001年夏天,香港电影圈冷得像掉进冰窟窿。台湾、日本、好莱坞的片子把本地市场挤得没活路,票房一年比一年惨,连嘉禾这种大公司都不敢随便投千万以上的项目。刘伟强拿着《无间道》的剧本找到王晶,想拉他一起干。这剧本讲两个卧底,一个警察混黑帮,一个黑帮混警察,故事新颖,情节抓人。刘伟强觉得这能救自己一把。王晶翻了翻剧本,觉得点子不错,但风险太大。当时香港满街都是卧底警匪片,观众早就看腻了,市场上一部片子票房能破千万都算奇迹。王晶自己资金也不宽裕,哪敢赌这么大一票。他直接劝刘伟强别拍,怕亏得太狠。不过他眼珠子一转,想到林建岳,这家伙有钱又爱电影,不怕亏本。王晶就把剧本拿去给了林建岳。
林建岳看了剧本,觉得双卧底的设定有嚼头,够刺激。他一直想让港片重振雄风,觉得这剧本是个机会,当场拍板投4000万。这在当时可是大手笔,圈里人都傻眼了。2001年,香港电影平均成本也就几百万,4000万够拍好几部片子了。林建岳的决定让不少人觉得他疯了,市场这么差,投这么多钱,票房要是扑街怎么办?可林建岳不在乎,他有钱,亏得起。
刘伟强接下这活,压力山大。他开始找演员,结果四处碰壁。香港的明星们都怕卧底片没市场,2001年,这种类型的片子多得像地摊货,小公司几万块都能拍一部,质量参差不齐,观众早就烦了。大牌演员都不想冒险,怕砸了自己招牌。刘伟强找了好几个当红明星,全被婉拒。他跑遍了香港的餐厅、酒吧,推销剧本,但没人买账。
刘伟强没办法,只好找老朋友刘德华和梁朝伟帮忙。他先联系刘德华,说这剧本是自己的翻身仗。刘德华当时正忙着处理公司官司,事业压力大,对风险大的项目有点犯怵,答应先看看剧本再答复。刘伟强怕他拒绝,又联系梁朝伟,谎称刘德华已经签了。接着他再给刘德华打电话,说梁朝伟也点头了。这么一通操作,两人都以为对方已经上船,最后都以1000万的低片酬签了约。这价格在当时是大折扣,两个影帝的市场价随便都得2000万往上。
林建岳听说刘德华和梁朝伟都签了,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又加了1000万预算,总投资到5000万。他还让人把宣传铺开,香港街头到处是《无间道》的海报,电台、报纸、电视广告轰炸式放送。刘伟强带着剧组开拍,事无巨细都盯着,拍天台戏的时候,他亲自调机器,拍追逐戏的时候,整组人连着熬了好几天。梁朝伟和刘德华也很拼,片场对戏火花四溅,拍完一条,刘伟强直接喊好。
2002年12月,《无间道》上映,首周票房就破了2000万,观众口碑炸了。影院门口排队买票的人挤得水泄不通,票房最后冲到5500万,成了2002年的票房冠军。后来片子在东南亚上映,还卖了录影带,又赚了几千万。林建岳这把赌对了,不光回本,还赚得盆满钵满。
2003年,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无间道》横扫七项大奖,梁朝伟凭陈永仁拿了最佳男主角,刘伟强和麦兆辉拿了最佳导演。刘德华虽没拿奖,但刘建明这角色让他名气更上一层楼。片子还得了最佳编剧、最佳剪辑等奖,成了当年最大赢家。后来《无间道II》和《无间道III》也拍了,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系列片成了港片经典。
刘伟强靠这部片子彻底翻身,后来拍了《头文字D》《游龙戏凤》,地位稳得像棵大树。林建岳的寰亚公司接着投了好几部片子,成了港片幕后的大金主。王晶虽然没直接掺和,但牵了这条线,圈里人都说他眼光毒。梁朝伟和刘德华继续在影坛发光,各自又拿了不少奖。《无间道》不光救了票房,还让香港电影人看到希望,证明港片还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