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赵本水自从模仿赵本山后,收入从3000涨到年入160万,一口气在老家买了5套房子,谁料后来他遇见了本尊,赵本山对他说了一番话,从此他销声匿迹了。
赵本水原名叫李连东,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家里条件不好,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小时候,他特别崇拜功夫明星李连杰,梦想着自己也能像电影里那样飞檐走壁,闯出一片天地。可现实是残酷的,家里连给他报个武术班的钱都拿不出来。他不甘心,攒下一点零花钱买了几本武术书,躲在家里偷偷练,还幻想着哪天能被路过的高人看中,收他为徒。
村里人觉得他想法挺天真,可李连东不这么想。他每天傍晚都跑到村口的大树下等着,盼着能碰上个“世外高人”。有一天,村里真来了个不寻常的人——一个卖艺化缘的和尚。这和尚模样普通,却能在街头表演用嘴叼起200公斤重的摩托车,看得围观的村民目瞪口呆。李连东看在眼里,心跳得厉害,觉得机会来了。他鼓起勇气追上和尚,问能不能教他这门绝技。和尚笑了笑,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个地址,说:“想学就来找我。”
李连东二话不说,收拾了点东西就跑去找和尚。到了那儿,他跟着学了几天,总算能用嘴叼起一辆自行车。可问题来了,这本事看着唬人,却没法当饭吃。他试着在村里表演,乡亲们拍手叫好,可没人掏钱。他开始琢磨,这条路怕是走不通。
就在李连东为生计发愁的时候,赵本山的春晚小品火遍全国。他的幽默表演和东北口音成了家家户户的话题。李连东特别喜欢看赵本山的节目,闲下来就学着他的语气说话,走路也模仿那股子劲儿。村里人看了都乐,说他学得跟真的一样,连嗓音都像。有个朋友开玩笑:“你这模样,站在赵本山旁边,人家还以为你是双胞胎呢!”
这话点醒了李连东。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些人靠模仿赵本山赚钱,他心想,自己也行啊。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星光大道》,打算试试水。登台那天,他穿上赵本山常穿的那种大棉袄,操着一口东北腔,模仿起赵本山的经典小品。观众席掌声不断,主持人也忍不住夸:“你这模仿太到位了,干脆改名叫赵本水得了!”全场哄笑,李连东觉得这名字挺带劲,从那天起,他真改名叫赵本水,开始了模仿生涯。
赵本水不满足于只学个皮毛,他下定决心要把模仿做到极致。为了在外形上更接近赵本山,他花了一大笔钱去做整容手术,把脸型和五官调整得更像自己的偶像。手术后,他照镜子都觉得有点陌生,可观众的反应让他觉得值了。除了外貌,他还专门练了口技和播音技巧,连赵本山说话时的停顿和笑声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他在商演里打出“赵本山亲弟弟”的噱头,虽然明眼人都知道是假的,但观众就吃这一套。他的表演场场爆满,商家也愿意出高价请他站台。最多的时候,他一年跑了上百场商演,赚了160万元。有了钱,他回老家买了五套房子,给父母住一套,自己留几套出租,日子过得比村里谁都滋润。
人们都说,赵本水这是要成为新一代的"小品王"啊!他也志得意满,在老家接连买了5套房子,俨然一副名人的派头。每次演出,他都要挑最好的宾馆,吃最好的饭菜。助理们对他唯命是从,生怕伺候不好这尊小菩萨。
赵本水的名气越来越大,可麻烦也跟着来了。有一场商演,他在台上正演得起劲,模仿赵本山的经典段子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演出结束,掌声还没停,一个身影从观众席站起来,慢慢走近舞台。灯光一打,赵本水看清了来人,顿时愣住——那是赵本山本人。
赵本山接过话筒,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你是模仿我模仿得最像的一个人,连我自己都看傻了,世上还有人能这么像我。”赵本水手心全是汗,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就是学了点皮毛,跟您比差远了。”台下观众屏住呼吸,都等着看这场“李鬼遇李逵”会怎么收场。
赵本山没笑,接着说:“以后别再说是我弟弟,也别拿我的样子接商演、拍广告,不然后果你自己掂量。”这话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赵本水心里一震,知道自己玩过头了。
李连东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啊。他自知理亏,只得赔笑脸说:"赵老师,我错了,您别生气。我这就改回李连东,再也不提'赵本水'了。"赵本山虽然气恼,但看他诚恳认错的样子,也就没再多追究。就这样,"赵本水"这个名号,彻底从娱乐圈里消失了。
这次交锋让赵本水清醒了不少。他明白,靠模仿赵本山虽然赚了钱,但这路子走不长,还可能惹上大麻烦。从那以后,他不再提“亲弟弟”这茬,商演里也尽量少用赵本山的形象。他开始琢磨自己的表演风格,试着编些原创段子,想慢慢走出自己的路。
收入虽然不如以前,但他靠着多年攒下的名气和本事,还能在圈子里混得下去。他甚至开始计划,将来能彻底甩掉“模仿者”的标签,做个真正的喜剧演员。
赵本水从一个农村少年起步,靠模仿赵本山闯出了一片天,年入百万,买房置业。可当他撞上赵本山本人,挨了那顿警告,才明白模仿这条路有它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