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太阳]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

[太阳]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信息来源:文汇网--1979年,中国代表团带着5美元去“卖军火”,换回1.67亿美元) 别看歼-6当年在国内已经量产了好几年,对外却没人敢大张旗鼓去卖,埃及人一听型号就皱眉,说这飞机跟他们手里的苏制米格-21比起来差远了,还嫌要价高。 其实真要较真,歼-6本就是从米格-19演化来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维护成本低,适合像埃及那样长期被战火拖累的空军快速补充战力。 可问题是,心理落差比技术落差还难解开,长期以来,埃及空军对苏联装备有种盲目崇拜,觉得只要是“米格”的壳子就比中国的强。 当时刘国民带队过去,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块骨头不好啃,1979年之前,中国和埃及关系不错,埃及在1955年就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政治交情可谓厚重。 但真到掏钱的时候,谁都不想被当成冤大头,更何况,埃及空军打了几场仗都吃了亏,心气更高,对歼-6不愿正眼瞧。 这架飞机其实在越南战场的表现不赖,真刀真枪击落过美机不止一架,只不过这些战绩远在东南亚,换到中东没什么说服力。 对埃及来说,苏联撤专家、停援助让他们焦头烂额,手里还揣着点白拿的旧账,自然想尽量不花钱多占便宜,吃亏就吃在这口“便宜”上,刘国民明白,要把这笔账掰扯清楚,光讲情谊没用,得先从对方心里的“落后论”一刀刀削下去,歼-6这块“落后牌”,其实是谈判桌上绕不开的开胃菜。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谈判代表团出发前,中国军工企业外汇紧张到连路费都凑不出来,那时候军贸还没开张,外汇可全指着出口创汇。 为了不放跑这单生意,只能抓住“修安-24运输机”这条缝隙往埃及钻,正巧埃及和苏联翻脸后,安-24没人修,就这点维修机会成了中方代表团拿到路费的由头。 说是修飞机,实际上谁都心里有数,核心任务就是想办法把歼-6卖出去,可刚到埃及,对方先是态度冷淡,借口没钱、战争损失大,让中国照老路子走“无偿援助”。 这话搁在二十年前也许行得通,那时候毛主席一句“我们不当军火商”,中国就真没收过多少钱,十几年下来无偿送了十几个国家上千架飞机,还帮忙修厂子、带徒弟,赚了面子,却没落下实打实的外汇。 到了1979年,国家要发展,刘国民这拨人心里明白,自己得先吃饱了才能给别人加菜,怎么让埃及人明白“穷帮富”不可能再继续? 他拿数据怼对方,摆苏伊士运河收入、人均产值,讲越南战绩,不厌其烦地拆那些“落后”标签,技术不外流,这条红线也丝毫不退让。 谈判桌上能做的都做了,局面依旧僵硬,这时候,“修飞机”只是把人送进了开罗,真正想把单子拿下来,刘国民心里清楚,还得留个后手,随时准备换个突破口。 僵局越拖越尴尬,谁都知道这单生意要是黄了,中国航空工业好不容易搭好的局面也要跟着垮一半,可光靠死磕,口头说破天也没用。 刘国民这时候心里闪过一个“非常规”想法:别再围着空军这些军官打转,干脆跨过去,直接找副总统穆巴拉克。 有人说这是临时起意,可其实从头到尾他都在心里盘算,穆巴拉克早年在苏联学过飞行,回国后当过空军司令,对东西方的装备体系门清,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对中国有感情。 1976年他访问北京,毛主席还亲自接见过他,关系算得上有来有往,刘国民清楚,打这张“老友情牌”不算冒险,反倒是翻盘的关键。 事实证明,谁能想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有时候就藏在这根电话线上,驻埃及大使馆前期没少跑腿沟通,姚广大使也愿意担这个担子,几通电话斡旋下来,刘国民见到穆巴拉克几乎没费太多周折。 副总统听完中国代表团讲的来龙去脉后,只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这事我来安排”,第二天,埃及空军司令部的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主动请中方代表继续谈判。 局面一开,谈成只是时间问题,1.67亿美元的大单子,外加首笔2700万美元的预付款,这在当年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有了自己养活自己、引进技术的底气。 没人会想到,这笔看似小打小闹的订单,后来在中东像火苗一样点燃了更多国家的好奇心,埃及一签完合同,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周边国家陆续来找,问中国还有没有别的机型可买。 歼-6只是个起点,歼-7、强-5后续都成了当时出口清单上的“明星产品”,对于当时刚刚走出“无偿援助”老路子的中国军贸来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你要知道,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帮着阿尔巴尼亚建修理厂、帮巴基斯坦供飞机,几百上千架战机白送,修理设备、技术培训也不要钱,换来的是外交口碑,但真要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光靠口碑远远不够。 刘国民是最明白这个局面的人,他带出来的团队有个原则,该合作就合作,但该守的红线谁都别想碰,技术绝不外流,讲的就是长远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