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潘虹63岁皈依佛门,师从上海玉佛寺真禅法师,至今已20余年。每日抄经是雷打不动的

潘虹63岁皈依佛门,师从上海玉佛寺真禅法师,至今已20余年。每日抄经是雷打不动的功课,她说:“演戏是我的修行,而佛经让心沉下来。”坚持长年吃素,因“热爱生命,无需血腥”。这份信仰承袭自苏州外婆——幼时陪外婆进香的经历,让她学会第一个字“忍”。 27岁凭《苦恼人的笑》亮相戛纳,32岁成“世界十大影星”,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艺人。 与导演米家山8年婚姻,因事业聚少离多(相处仅380天)。面对“生子还是演戏”的抉择,她毅然选择后者,晚年坦言:“现在才懂他的好。”无儿无女,荧幕上演尽母亲,现实中将母爱寄托角色。父亲早逝(10岁独赴火葬场领骨灰)、妹妹被送养的创伤,让她早熟而坚硬:“我的顽强是唯一依靠。” 潘虹的晚年生活,如深秋的兰,不争不喧,自有静气。这位曾闪耀80年代影坛的“悲情皇后”(《杜十娘》《人到中年》主演),如今71岁隐于上海寻常巷陌,与佛经、兰花为伴,将繁华褪成素简。她的选择,恰如她抄经时工整如印刷的笔迹,每一笔都透着清醒的笃定。 潘虹现居上海老式小区,家中陈设朴素:老式木制家具、电视柜上金鸡奖杯旁堆满手抄佛经,阳台十几盆兰花是她精心打理的“珍宝”。日常穿着素色旧衣,白发不染,提竹篮去菜场挑青菜豆腐,付钱时掏出老式钱包——邻人初遇常认不出这位昔日的国际影星。 她不用保姆,家务亲力亲为;每日清晨抄经两小时,毛笔字工整如刻;下午浇花、听昆曲(音量调至最轻),夜晚看新闻。九十多岁母亲由她亲自照料,母女相伴的时光填满琐碎日常。 当社会鼓吹“积极养老”“社交续命”,潘虹提供另一种可能: 不用智能手机,微信好友个位数;婉拒粉丝合影、综艺邀约;邻居邀谈家常,她微笑点头后归家闭门。 媒体叹其“清苦”,她却说:“清净日子最养人。”抄经时墨迹如禅定,兰花间俯身如礼佛——这份平静是她对抗浮华的盾牌。 潘虹的晚年并非逃避,而是一场向内的朝圣。当名利场潮水退去,佛经与兰花构筑的方寸净土,恰是她对生命最郑重的回答:绚烂终要归于素淡,而真正的自由,始于甘愿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