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35隐形战机、红旗-19反导系统,后脚就宣布对中国的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可能继续征收24.04%的高额关税。 2025 年 6 月 6 日,巴基斯坦政府通过官方社交媒体高调宣布,已成功从中国采购了 40 架歼 - 35 战机、空警 - 500 预警机以及红旗 - 19 反导系统。这一采购计划可谓意义重大,那场激烈的印巴空战,让巴基斯坦真切地见识到了中国武器的强大实战能力,也因此更加坚定了深化与中国在军事领域合作的决心。 然而,就在人们还在热议巴基斯坦这一重大军购事件时,仅仅过了十几天,6 月 20 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连铸坯材启动反倾销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 在 2015 年 8 月 5 日,巴基斯坦就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连铸坯材启动过反倾销调查。经过漫长的调查,到了 2017 年 6 月 22 日,巴基斯坦对该案作出肯定性终裁,决定从那一天起,基于成本加运费(C&F)对涉案的中国连铸坯材计征 24.04% 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五年。 到了 2022 年 6 月 14 日,巴基斯坦又对该案启动第一次日落复审调查。2023 年 10 月 26 日,作出第一次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自 2022 年 6 月 22 日起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 24.04% 的反倾销税,措施有效期为三年。而这次 2025 年 6 月 20 日启动的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为铁及非合金钢、合金钢的半成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再轧机生产钢筋、线材、梁、槽钢和 T 型铁等,涉及巴基斯坦税号 7207.1110、7207.1190 等多个税号项下的产品 ,在案件调查期间,现行的 24.04% 反倾销税仍然持续有效,终裁预计在公告发布之日起 12 个月内作出。 巴基斯坦为啥要这么做呢?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觉得中国的连铸坯材存在 “亏本倾销” 的情况,导致巴基斯坦本土的钢厂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有些都快经营不下去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巴基斯坦的钢铁产业长期以来都比较依赖进口,国内虽然有 350 家钢厂,但是年产能仅仅只有 600 万吨,而且产品质量能达到国际标准的只有 10%,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为了缓解贸易逆差压力,近十年来,巴基斯坦在贸易上频繁使用反倾销手段,从冷轧钢板到聚酯纱线,很多中国产品都被征收了高额关税。就拿这次的连铸坯材调查来说,这已经是巴基斯坦在 2025 年第六次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了,累计涉案金额超过 10 亿美元。 可中国的钢铁产业在全球那可是首屈一指的,产能占到了全球的 50%。中国生产的连铸坯材成本比巴基斯坦本土产品低 30% - 40%,而且质量还更加稳定。这并不是中国产品在搞 “亏本倾销”,而是中国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具备强大的成本优势。对于中国的钢铁企业来说,巴基斯坦这次的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无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4.04% 的高额关税直接吞噬了利润,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不得不选择退出巴基斯坦市场。有些企业想转战东南亚市场,比如越南、印尼等地,因为那里的关税相对较低,但是要在新的市场重建销售渠道,至少需要 1 - 2 年的时间,而且像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重要基建项目,还是非常依赖中国钢材的,这又让企业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大规模从中国采购先进的军事装备,来提升自身的国防实力,维护地区军事平衡;另一边却对中国的连铸坯材启动反倾销调查,这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其实反映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利益博弈。军事上,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武器装备性价比高、性能优越,能切实满足巴基斯坦应对外部军事威胁的需求。而在经济贸易领域,巴基斯坦既要考虑保护本国相对弱小的钢铁产业,又要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同时还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国内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