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851年,美国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斩杀了一条巨大的蛇形巨兽,光它的头都熬了10桶

1851年,美国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斩杀了一条巨大的蛇形巨兽,光它的头都熬了10桶油,然而令人们感到诡异的是,这艘船最终未能如期返航,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在一个偏远小岛附近的海底找到了这艘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在太平洋某个偏远小岛附近的海域,一群当地渔民在追逐洄游的金枪鱼群时偏离了惯常的航道,他们在一处海流缓慢旋转的区域,发现一截木质桅杆直直竖立在水面之下。   打捞公司接获消息后赶到现场,组织了多次下潜行动,潜水员在海底发现了一艘年代久远的木质帆船。   船体部分被珊瑚穿透,但桅杆、甲板和舱门仍能辨认,根据船只的结构样式和残留物推断,这艘船正是1851年失踪的“莫农加希拉号”。   船体内部被淤泥覆盖,部分区域还保存着铁制容器,有几只油桶密封较好,开封后,桶内流出一种类似油脂的液体,色泽清透,有微弱腥气,与已知鲸油成分差异显著。   分析结果显示这批油脂中含有罕见脂类物质,密度低,质地纯净,船舱角落还发现一块形状奇特的骨头,有扁平表面和褶皱边缘,大小超过一般鲸类头骨,根据残存航海日志的记载和图示,这块骨头极有可能来自一种蛇形的海洋生物。   1851年1月,“莫农加希拉号”从美国东北部的新贝德福德港出发,船长杰森·希伯里是个经验丰富的捕鲸人,从小随父亲出海,熟悉鲸鱼的活动规律和捕猎技巧。   这次航行的目的地是南太平洋的捕鲸热区,船上配备了三十余名水手,装备充足,船队在驶入马克萨斯群岛附近海域数月后,目击到水面上有大片白浪翻滚,当时瞭望员以为是鲸群换气,但黑影出现的位置与鲸鱼的习性并不相符。   水面下方的身影逐渐靠近主船,一颗体型巨大的头部浮出水面,表面布满褶皱,颜色呈暗黑,头部宽度接近一艘小艇,腹部下方有一条白色的纵线贯穿全身,船员开始围捕,使用传统捕鲸工具作战。   搏斗持续多个时辰,有几艘小艇被掀翻,有船员落水失踪,最终一名船员用重型铁叉刺入生物的颈部,随后数人将其固定,希伯里再次出击,将带钩的叉具刺入脖颈,血液喷涌,海面被染成黑红色。   生物挣扎的动作减弱后被拖至船边,头部被切割处理,熬炼出的油脂颜色清亮、无明显杂质,仅头部一部分便产出十桶,船上画师依据现场情形绘制了生物外貌,并随航海日志一并保存在主舱。   希伯里原计划返航,但在短暂停留后继续前往更深的海域寻找鲸鱼,其后,该船失去一切联系。   直到1852年初,一封署名为希伯里的信刊登在《纽约论坛报》,信中记录了捕获巨大海蛇的过程,并声称是在途中遇见邮轮,将信托人代寄。   不少人质疑信件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学者分析邮轮从太平洋返回美国的时间确实过短,不符合交通规律,一些观点认为信中日期可能是前一年所写,从而解释时间差异。   信中内容引发公众关注,但没有进一步证据支持,随后数十年间,再无关于该船的确切消息,航海日志的内容未被公布,直到2020年代的打捞行动,实物才得以重见天日。   此次沉船打捞中,除油脂和骨骼外,还有几块被潮水侵蚀的木板与残页,笔迹模糊但可辨识出船长名字和日期,专家对船体结构与当年出发记录进行比对,确认船只身份无误。   沉船位置远离原定航线,所在海域水流复杂,未列入常规航行范围,船体无明显爆炸痕迹,也无火灾迹象,似因结构破裂缓慢下沉,部分船员遗骸未被发现,可能随船体倾斜后被海流带走。   关于油脂来源的讨论仍在继续,若此物真如日记所述,取自蛇形海洋生物头部,可能代表某种尚未分类的深海物种。   该生物与19世纪多起海上目击记录描述高度相符,包括大西洋、南美沿海与哥斯达黎加近海的报告。   多位船长在航海日志中提到过形状近似蛇类、体型巨大的生物,1851年这次捕杀事件并非孤例,只是其中证据最完整的一次。   “莫农加希拉号”的沉没经过仍有诸多不明之处,既无战斗痕迹,也无外力破坏的明显迹象,除了海底发现的异常油脂与骨头,未有其他生物残骸存在。   部分研究者提出,该区域可能有未被记录的海底地质活动,造成船体进水,也有人主张,这与当时技术水平有关,海图误差、天气预警不足均可能致船失事。   此次发现再次引发对19世纪捕鲸史中“海蛇传说”的关注,近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巨型不明生物的描写,多被视为迷信或错认。   此次“莫农加希拉号”的沉船打捞,或许是少数能为历史传言提供佐证的实例,具体事实仍需后续调查,但人们对于深海世界的好奇与敬畏,由此可见一斑。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江苏科技网——【未解之谜】莫农加希拉号真的捕获了海洋巨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