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8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裁军席卷军队。 数以万计的军人默默卸下肩章,其中几十名

198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裁军席卷军队。 数以万计的军人默默卸下肩章,其中几十名来自同县汽车团的士兵各奔前程。 由于当时通讯条件简陋,多数人返乡后逐渐失去联系,各自为生计奔波。 在边疆服役的八年时光,对这些退伍兵而言意义非凡。 那里不仅是掌握驾驶技术的起点,更是联结战友情谊的纽带。 这些共同生活、出任务、互相扶持的经历,在冰天雪地里浇筑出深厚情谊。 一名曾在汽车班担任班长的退伍兵,顺理成章成为本地战友联络的核心人物。 他始终秉持着战友情高于一切的理念,相信今日帮人一把,来日自有援手。 1995年5月的一场聚会,彻底打破了这份信念。 备在县城饭店相聚。这正合班长多年心愿。 聚会当天,他早早乘车抵达,发现到场人数众多。 人群簇拥中的何建军身着崭新西装,皮鞋锃亮,头发一丝不苟,与穿着旧军装或夹克衫的其他老兵形成鲜明对比。 何建军被战友们环绕着谈笑风生。 见到班长时却略显局促,递上昂贵的红塔山香烟。 旁人起哄让他分享致富经,何建军忽然正色道:“得先感谢班长,没他帮忙我撑不到今天。” 这话有段渊源。 1979年入伍的何建军早于班长退役,家里本计划安排他去乡粮站——当时令人艳羡的差事。 不料名额被顶替,家人凑钱给他买了辆旧解放卡车跑运输。 可技术生疏加上车况糟糕,车辆频频故障。 1985年底他求到刚退伍的班长门前:恰逢乡里修建仓库,雇的司机撂了挑子,运输河沙的活眼看要黄。 班长念及战友情,春节前后两个月都帮他押车。 破车时常出毛病,全凭班长丰富经验才未误工。 活干完后,班长还劝他苦练技术。 何建军难得听劝,认真请教驾驶修理技巧。 当班长要转投长途运输时,便将同连队退伍的丁姓战友推荐给他。 丁战友性格内向但技术扎实,二话不说接下活计。 班长当时不会想到,这份善意竟埋下祸根。 当年欠下的工钱,何建军许诺在班长1986年婚礼时补上大礼,可婚礼前却得知何建军已带着丁战友外出跑车。 之后几次拜访,两人都不在家,连丁战友家也搬离原址。 直到聚会这天,才听说何建军早已组建运输队,混得风生水起。 就在何建军得意时,角落里响起冷笑:“何建军!你还有脸提小丁?”说话的是与丁战友同年入伍的许少文。面对班长追问,许少文双眼通红:“姓何的勾搭小丁媳妇!那女人闹离婚,村里风言风语,把小丁逼得跳了水库!”会场刹那死寂。 班长攥紧拳头冲上前,被众人拦下。 何建军躲在人后辩驳:“是她主动贴上来!离不离婚关我啥事?我还给他爹妈两千块呢!”班长破口大骂,何建军甩出五百元:“当年工钱连本带利够了吧?这顿饭我请,不吃就滚!” 拉扯劝阻中,有人低声劝解:“小丁自己寻短见,他媳妇也不是好东西...”看着一张张熟面孔,班长突然松开拳头:“少文,走吧。”两人在众目睽睽下离去,背后几声犹豫的呼唤终未出口。 后来许少文才道出原委:许多战友指望巴结发迹的何建军谋差事,这才选择装聋作哑。 二人带着白酒去丁战友坟前祭奠后各自归家。 此后无论谁组织的聚会,班长再未踏足。 除了许少文,其余战友见面只剩点头之交。 何建军是穷是富,旁人如何经营关系,都不再重要。 年岁渐长回首往事,才更明白做人根本——底线不能破。 鞋合脚才算鞋,人正直才为人。 信息来源: 军史背景参照《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 个体案例融合了《南方周末》2019年专题《沉默的退伍兵》中 时代细节参照《中国公路运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