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1959年国庆盛典,天安门广场上,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站在伟人身旁。她步履蹒跚,需要他人搀扶,伟人握着她的手,亲切地唤她“黄菊妈”,关切地嘱咐她保重身体。这位耳聪不闻的老人家,只是含糊地应着“好好”。 这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究竟是谁?她做出了怎样的牺牲,才能在26年后以如此方式被历史铭记?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令人动容的家族故事,一段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传奇?

黄菊喜,原名黄菊妈,出生于湖北一个贫困的家庭,幼年丧亲,十二岁便嫁到邻村做了童养媳。她辛辛苦苦拉扯大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却不幸遭遇丧夫之痛,独自一人挑起养育五个孩子的重担。为了生存,她只能四处乞讨,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更令她雪上加霜的是,1923年,她居住的黄袍山地区匪患猖獗,军阀横行,百姓民不聊生。直到1930年秋,红军十六军到来,才为黄袍山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黄菊妈虽然不识字,但她心中自有一杆秤,她深知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能够解救黎民百姓。她坚信,“没有红军,我们翻不了身”。正是这份朴实的信念,让她义无反顾地投入革命,并将自己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送入红军队伍。

革命的道路布满牺牲。她的大儿子吴朝义,勇敢、机智,在部队屡受好评,却在江西铜鼓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黄菊妈悲痛欲绝,一夜未眠,但第二天,她擦干眼泪,对剩下的孩子们说:“你们的哥哥是英雄,你们也要像他一样,为百姓请命,即使牺牲也值得!” 大女儿吴凤桂跟随哥哥的脚步投身革命,却不幸遭遇叛徒出卖,英勇就义。1933年10月,二儿子吴朝炳也加入红军,同样死于叛徒之手。1936年9月,三儿子吴朝福,红十六师的一位小英雄,曾担任游击队长,屡立战功,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最终英勇牺牲。 次年四月,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儿吴满桂在送情报途中被捕,敌人为了震慑百姓,残忍地将其杀害。 五个孩子,相继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家六口,只剩下黄菊喜孤身一人。

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残酷的围剿,毛主席和罗荣桓来到黄袍山,情况危急万分。村民们害怕惹祸上身,无人敢收留他们。只有黄菊妈挺身而出,将他们藏匿在家中。很快奸细告密,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村庄,逼迫村民交出藏匿人员,否则就屠村。 千钧一发之际,黄菊妈再次挺身而出,她走到敌人面前,说道:“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她将敌人带回家中,指着二儿子吴朝炳,泪流满面地说:“军爷,他就是共产党。” 吴朝炳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为了保护毛主席,他毫不犹豫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被带走并牺牲。而毛主席他们则借此机会转移到了山洞,成功躲过一劫。

即便亲生骨肉全部牺牲,黄菊妈的苦难并未结束。她被捕入狱,饱受折磨,直到1949年家乡解放才重获自由。 虽然身体残破,但她革命的热情依然不减。通城解放后,她拖着病弱的身躯,积极参与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期间,她将积攒的微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甚至编织草鞋售卖捐款。 革命年代,她家是红军的秘密据点,提供粮草、护送伤员、传递情报,许多红军领导人都曾在她家秘密集会。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黄菊妈的功勋,她受邀前往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红军战士们亲切地称呼她为“红军妈妈”。黄菊喜和她的五个孩子——吴朝义、吴朝炳、吴朝福、吴凤桂、吴满桂——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黄菊妈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母亲的缩影,她们不懂高深的道理,只认一个信念:共产党好,红军是人民的队伍。为了这个信念,她们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孩子。历史记住了黄菊妈,但还有多少默默无闻的“黄菊妈”们,她们的故事又该如何被铭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