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多项记录接连刷新交出生态保护“高分答卷”——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迁徙鸟类呈现数量大、种类多、保护级别高的特点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今年3月至5月,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合滨州市野生动植物调查团队,对该保护区开展了春季鸟类调查工作,对该保护区春季鸟类种类、数量等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历时25天,涵盖鸟类春季迁徙的重点时段,参与调查人员近100人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2025年春季迁徙鸟类呈现数量大、种类多、保护级别高的特点。

鸟种丰富,鸟类物种记录接连刷新

此次春季鸟调,调查人员共记录鸟类17目46科112种,其中水鸟种类占比55.8%。共记录到黄胸鹀、黑嘴鸥、遗鸥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游隼、白琵鹭、黑鸢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其中,国家“三有”保护鸟类红胸姬鹟、栗背短脚鹎,为滨州鸟种新记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腹鹰、“三有”保护动物栗背灰斑鸠,均为该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以上鸟种的记录,极大地丰富了保护区和当地鸟类物种库,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注入了全新活力。

白腹鹟

栗背短脚鹎

鸟浪汹涌,水鸟类数量为近十年之最

据了解,该保护区参与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至今已连续十年。本年度同步调查共记录水鸟6目11科57种,统计数量29556只,为近十年调查数量之最。其中,鸻形目鸟类数量占比98.8%。

从单个鸟种数量来看,与国际湿地《全国水鸟数量评估》第五版(WPE5)公布的全球种群数1%相比较,共确认黑嘴鸥、大滨鹬、白琵鹭、红腹滨鹬等6种水鸟,达到1%的标准。其中大滨鹬数量达8802只,为全球种群数3.03%;红腹滨鹬数量达3223只,为全球种群数5.97%。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水鸟数量和种类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红胸姬鹟

灰斑鸠

猛禽过境,屡次刷新记录

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以水鸟为主,猛禽类较为少见。以往,猛禽迁徙过境该保护区记录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在此次春季鸟调过程中,调查人员针对猛禽迁徙特点周密安排调查日程,共记录到凤头蜂鹰、游隼、黑鸢、鹊鹞、普通鵟等猛禽14种,记录数量逾200只。其中,记录到普通鵟70余只、凤头蜂鹰超过80只,不仅刷新了该保护区单日记录猛禽数量记录,同时,也刷新了滨州市同一调查周期内猛禽数量记录,为我市鸟类观测工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春季鸟类调查,无论从种群、数量,还是新鸟种记录,都取得了超预期的成果。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与调查人员在长年累月调查工作中积累专业素质和能力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近年来该保护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提升管理水平、逐步降低人为影响,用实打实的工作,为这些“空中旅客”营造了良好的栖息、觅食、繁殖的环境。“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鸟儿正在用翅膀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