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教师在省幼儿教师竞赛中斩获六个省级奖项
原标题:六个省级奖项!曹妃甸教师在省幼儿教师手工技能操作竞赛暨中小学教师传统工艺技能操作竞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曹妃甸教师在2025年第八届河北省幼儿教师手工技能操作竞赛暨中小学教师传统工艺技能操作竞赛中斩获佳绩,获得四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
此次教师们在竞赛中获奖,充分彰显了曹妃甸教师队伍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实践能力。参赛教师在感到喜悦的同时,纷纷就此次参赛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曹妃甸第一幼儿园郑艳丽说:“捧着这份荣誉,心中翻涌的不仅是喜悦,更是对手工教育的深层思考。备赛时,刻刀与颜料在孤灯下织就的日夜,早已化作赛场上对抗紧张的勇气。那些对传统工艺的抽丝剥茧、对手工技法的千磨万击,并非独行的苦修——当刀锋在胶板上深浅交织,当色彩于调色盘层层晕染,每一道修正的痕迹都是时光沉淀的勋章,让技艺在与材料的对话中,淬炼出幼教人独有的专业锋芒。”
“赛场上,各地同仁的作品如星子落河,我清晰看见自身构思的窠臼、手法的青涩。这份见山不是山的清醒,恰如刻刀下的凿痕,虽带痛感,却为突破桎梏开辟了新境。”
“感谢这场比赛,让我以选手之名重新审视教师身份。未来,我愿做孩子手中的那支笔,用更柔软的姿态引导他们描绘世界——让刻刀的‘稳’化作守护安全的细心,让色彩的‘变’成为包容个性的耐心,让每一次手工活动都成为‘看见孩子、相信成长’的旅程。”
曹妃甸第一幼儿园袁丽荟说:“很荣幸在河北省第八届幼儿教师手工大赛中获奖,心中满是感激与喜悦。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创意与动手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以匠心守护童心’理念的认可。”
“此次参赛,我真切感受到挑战与机遇如双生花般交织绽放。赛场上,同仁技法精湛、创意迸发,与他们交锋,我清晰看到自身在构思格局、手法熟练度上的不足。这些差距是催我奋进的动力,让我在备赛研磨中审视技艺边界,在与材料对话中解锁可能,更懂‘练基本功、强专业力’的深意。”
“感谢这场与全省同仁的‘手工之约’,让我看见传统工艺与现代幼教理念融合的可能。未来,我会带着‘以手传心’的热忱回归园所,将所学所思融入教学,让手工活动成为点燃孩子想象的星火,让非遗温度浸润童年,在他们心中种下美的种子,静待匠心生长。”
曹妃甸第四小学幼儿园丁丽说:“捧着这份因鲁班锁作品获得的荣誉,我满怀感激。感谢省厅搭建平台,更感谢园所同事的支持鼓励,让我在木艺创作中勇敢前行。”
“制作鲁班锁的过程,是一场与传统智慧对话、与自我博弈的历程。从研究榫卯结构原理,到精准切割每一块木料,再到反复调试拼接的契合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为找到适合幼儿操作的尺寸与松紧度,我与团队同事连续一个月在工坊里反复修改打磨,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想到鲁班锁蕴含的智慧能启发孩子们的思维,便充满动力。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技能的认可,更是责任。”
“未来,我会将鲁班锁融入幼儿手工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锻炼逻辑与空间想象力。我也希望与更多同仁一起探索,让古老的鲁班锁在新时代的幼教课堂中焕发新生。”
曹妃甸第四小学幼儿园郑晓颖说:“非常荣幸能在河北省教师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刻,我的内心充满感激与喜悦,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团队协作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感谢学校给予我宝贵的参赛机会,为我提供了创作的平台与支持;感谢每一位在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是你们的专业建议和鼓励,让我在遇到瓶颈时重拾信心,不断完善作品。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在备赛过程中,我深入研究木艺——鲁班锁这项非遗技艺,在一次次尝试与改进中,更加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此次获奖对我而言,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未来,我会将对传统手工艺创作的热情融入教学工作,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文化自信。同时,我也将继续钻研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创新,用匠心守护文化根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曹妃甸中山路幼儿园孙敏娜说:“得知获得编织技能一等奖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与自豪。编织于我而言,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珍贵纽带。”
“在备赛过程中,我反复琢磨如何将传统编织技法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创新的挑战,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更加坚定传承与发扬这门艺术的决心。”
“比赛现场,当指尖触碰丝线时,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专注。我始终秉持‘以手传情,以艺育人’的理念,将对编织的热爱与对教育的初心融入每一个结、每一缕线中。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鼓舞。”
“未来,我会把竞赛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走进编织的奇妙世界。我希望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编织活动,让孩子们亲手触摸非遗文化的温度,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培养出更多热爱传统文化、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少年。”
曹妃甸中山路幼儿园张蕊说:“这次获得编织技能一等奖,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怀揣热爱与坚持,就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绽放光芒。”
“从备赛到参赛,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专业素质的打磨——无论是针法技巧的精进,还是创意主题的设计,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练基本功、赛基本功、强基本功’的意义。”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感谢领导的悉心指导,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感谢家人的理解与包容,让我能全身心投入备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未来,我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把编织的乐趣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孩子们。我会设计更多有趣的编织课程,引导孩子们用双手创造美好,让传统编织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校园中传承下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妃甸第十农场中心幼儿园郑彩娟说:“此次获奖,既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一份激励我前行的责任担当。”
“备赛过程充满挑战,从主题构思到细节雕琢,每一步都历经波折。经过反复研讨与构思打磨,我们最终确定以‘哪吒闹新春’为创作主题,为了还原哪吒的标志性形象,三头六臂的动态比例以及作品背景的塑造等,我们反复推翻重来,不断试错改进。正是这些难题,驱动我钻研技法,提升艺术审美。”
“赛场上,同行们精湛的技艺与创新思维令我深受启发。交流中习得的新技法与新思路,让我深刻意识到艺术创作需永葆探索精神。”
“今后,我会将比赛所学融入教学,以趣味黏土活动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传递艺术之美,为孩子们打造更缤纷的艺术世界。”
曹妃甸第十农场中心幼儿园董颖说:“参加这次手工技能竞赛,真的收获满满!从构思时的奇妙碰撞,到选材时的独具匠心,再到制作时的精雕细琢,‘哪吒闹新春’历经无数次的灵感迸发与耐心打磨。”
“创作过程中,我学习民间艺人了解泥塑技法,翻阅相关书籍研究传统纹样,那些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匠心,都化作作品里的每一道纹路、每一抹色彩。同时,是孩子们给了我一次次的灵感,在与他们共同探索黏土艺术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触摸传统纹样时眼中闪烁的好奇,看到他们塑造传统造型时认真的模样。这些瞬间让我坚信,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悄然发芽。”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是艺术的创作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我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深耕传统艺术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在实践中沉淀,在探索中前行,和孩子们一起携手并进,温暖共长。”
天津南开·曹妃甸友谊学校(国开实验学校)陈鹏说:“参赛过后,感触颇多。获奖是对我当前努力的肯定,也让我明白在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自己有能力迈出坚实的步伐。”
“想起备赛时,从构思独特的主题,到反复在版材上雕琢线条、调整色彩,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反复推敲作品,过程中遇到瓶颈,但对版画的热爱让我坚持了下来。比赛现场,深感竞争激烈,也意识到自己在技法熟练度、创意新颖度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非常感谢我的学校,在备赛期间给予我充分的支持与鼓励,为我提供场地、准备材料等等,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更要感谢平日里帮助过我的同事,为我出谋划策、提供新思路。获奖是对我当前努力的肯定,也让我明白在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自己有能力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传统工艺传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在技能大赛中积累的经验融入课堂,把版画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传递给学生们,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我也会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传统工艺的创新之路上继续深入地探索。”
曹妃甸唐海镇新立小学李娜说:“这次比赛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技能的较量,更是一场珍贵的成长之旅。以往虽有手工教学经验,但系统编织专业技法尚属首次。在备赛的关键时期,校领导给予了我全方位的鼎力支持,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不仅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更让我感受到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视,成为我不断突破自我的强大动力。”
“在备赛的日子里,在一次次尝试中,从最初线头缠绕的手忙脚乱,到能熟练地编织出成品,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每一次灵感的迸发、每一次难题的攻克,都让我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满足,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匠心’二字的分量。”
“比赛现场,我看到来自全省的优秀作品,那些融合了地域特色与创新思维的编织艺术,让我大开眼界。与同行的交流中,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更感受到教育者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热忱。”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和同事。我会将比赛中积累的经验融入课堂,设计出更有趣、更具启发性的手工课程,引导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让传统手工艺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