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最后一个春节,重病中致电毛主席,想了却一桩心愿

社会 04-02 阅读:47 评论:0

蒋介石跟共产党斗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被打到了台湾,带着国民党残部苟延残喘。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于蒋介石的故居没有进行过破坏,甚至还修缮保护起来。除了人死为大的思想外,蒋介石与毛主席的秘密交流也是原因之一。

而蒋介石的最后一个春节,重病缠身的他还向毛主席致电,想要完成一个心愿。

秘密来电

1975年的春节,北京正沉浸在过节的热闹氛围之中,突然一个很久没有启用的电报机传来了讯号。

电报一经送达,迅速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他看了又看电报的署名,不敢相信蒋介石居然在春节的时候通过秘密渠道来信。

仔细研究了蒋介石的来信内容后,毛主席恍然,蒋介石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要最后实现愿望。

但毛主席还是无奈地放下了电报信息,他此时也是病痛缠身,恐怕不能满足蒋介石的要求了。

毛主席皱着眉想了想,又扭头看看电报,喊警卫员过来:“把电报送到周总理手上,跟他说我想让他帮我做这件事,听听他的想法。”

警卫员不敢怠慢,几经辗转来到周恩来面前:“周总理,主席说让您替他做这件事,想知道您的意见。”

周总理打开电报,把上面的内容看了一遍,心中也是了然,这是蒋介石最后的机会了,怪不得毛主席病重也要自己来替他做。

但是看看自己现在的情况,也是病重,无法工作的状态,周总理想了想:“去问问毛主席邓小平副总理能不能帮忙做吧。”

警卫员又是连忙赶了回来,向毛主席转达了周总理的说法,毛主席瞅瞅电报:“只能满足蒋介石一半的愿望了,去找邓副总理吧。”

邓小平收到通知,同样地对来信内容感到吃惊,他又想了想,问道:“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病情怎么样?”

得到警卫员的答复后,邓小平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任务,自己刚刚重新上任没多久,就来了个重要任务。

这事不能急躁,太重要了,一定要做的尽善尽美,甚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消息也只能小范围流传。

但是又不能太慢,蒋介石的身体不好,要是准备得太久,恐怕蒋介石就去世了,想要实现的愿望也只能泡汤。

“跟毛主席和周总理回复吧,我最近就准备相关工作,有进展了就向他们汇报。”警卫员点头称是,传递消息去了。

邓小平这边准备相关工作,毛主席那边得到了答复,就安排人向蒋介石回信,答复蒋介石。

“就说我身体也不好,不太办得到,只能让小平去见他,让他不要介意,准备工作完成了再通知他。”

没错,蒋介石的愿望很简单却也很困难:他想要让毛主席去台湾省跟他当面聊聊统一的事情。

但是他重病缠身,毛主席也不算太好,周总理也因为工作太辛苦有了健康问题,于是见蒋介石的人选就成了邓小平。

邓小平受到指示后就加急准备,会面时间,地点,会面要谈的问题,都要一一确认,完整无误地带去毛主席的想法。

而这次会面的表面工作与出行计划,甚至是伪装的事件和明面上的说辞,都要好好考虑,争取秘密地把事情谈妥。

但是天不遂人愿,蒋介石的感觉也很对,这次来电没过多久,蒋介石就去世了。

毛主席知道后,说了一句“知道了”,叫停了邓小平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都已经毫无意义。

早有交流

实际上,在这次春节之前,毛主席就跟蒋介石有过多次交流,甚至逐步确定了两岸统一的措施。

当然,两人并不是面对面交谈的,否则蒋介石的愿望也不会是想要与毛主席见一面了。

在那个年代,大陆和台湾省的互动是被全世界关注的,所以毛主席与蒋介石的交流一定要隐蔽。

在多番筛选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蒋经国的“老师”曹聚仁。

曹聚仁的老师是中国国民党革委会的副主任,通过他的老师,能够向周总理和毛主席传达消息。

其实在这之前,中共中央就给蒋介石寄出了一封信,想要与他商议第三次的国共合作,这次的议题则是两岸统一。

信件结尾,还提到了蒋介石极其关心的祖坟与故居,表示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问题。

是以,蒋介石对这封信中的建议有了想法,并选择了曹聚仁为他传话,曹聚仁再想传回消息,就直接在任职的报纸上发表。

而曹聚仁得到蒋介石想要与中共中央进一步交流的信息后,也是很快告诉了老师,老师将消息传达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迅速响应,与陈毅将军一起在一艘游船上与曹聚仁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向曹聚仁表示了统一后对台湾省的处置方案。

然后曹聚仁就在报纸上刊登文章,表示中共中央有想要再次合作的意图,完成了消息的传递。

此后,曹聚仁也作为传信人,一直往返台湾省与大陆,为两岸的交流传递着信息。

虽然中共中央已经向蒋介石告知了老家的情况,但蒋介石依然不放心,就在一次传信时要求曹聚仁到故乡拍些照片看看。

传回台湾省的照片让蒋介石知道了中共中央并没有骗他,也确实有继续进行沟通的意思,就更加主动和坦率地交流。

但蒋介石对于中共中央的一些处置办法并不满意,多次要求曹聚仁传达修改意见,曹聚仁也每次都忠实地把消息带到。

但过于频繁的来往让美国方面察觉到了不对,逼问蒋经国曹聚仁的往返是在做什么。

蒋经国向美国方面出示了中共中央给蒋介石的信件,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接受统一。

但美国并不信任他们,在台湾省方面放置了更多的耳目与眼线,两岸统一的和谈被迫中止。

差之毫厘

在美国稍微松懈的时候,蒋经国急忙联系曹聚仁,想要带去最新的统一政策的消息,曹聚仁也立马传递信息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这时与毛主席已经将对于蒋介石父子政治职务的安排进一步让步,并总结出了“一纲四目”,作为两岸统一的纲领。

此后,曹聚仁又进行了多次往返,为两岸传递了大量消息,两岸关于统一的条件也逐渐形成六条协议。

协议内容中对于台湾省的处置方案可以说对蒋介石极为宽大,仅仅要求将台湾省的外交与军事交由大陆管理。

至于其他条例,则全都是对于蒋介石有好处的条款,可以说毛主席与周总理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但是条例清晰起来后,就要进一步谈妥之时,特殊时期中,蒋介石心心念念的慈庵被毁,他一气之下搁置了议程。

曹聚仁也因此放下了在两岸之间奔波的行程,等到蒋介石再想要通过曹聚仁与大陆交流时,却发现曹聚仁已经去世了。

此后,毛主席、周总理与蒋介石都病倒,两岸交流又变得断断续续起来,直到那个春节。

蒋介石用尽力气与手段向大陆传达了想要毛主席前去台湾会面的愿望,但却成了奢望。

蒋介石去世后的下一年,毛主席也逝世了,两岸统一的事务也成为了他们接班人的任务。

信息来源:

蒋介石——百度百科

曹聚仁——百度百科

两岸“密使”曹聚仁给毛泽东与蒋介石牵线搭桥——环球在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