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边检丑闻:小费索要引发的外交风波与经济代价
#亚太瞭望台#越南芽庄机场上演了一场令人心寒的戏码。数百名中国游客在出境时,遭遇边检人员索要10元“过路费”,拒绝者被辱骂、拖延甚至威胁。一名游客回忆:“护照一递过去,对方就瞪着眼说‘不给钱别想走’,态度比黑社会还凶。”这场闹剧在升级——芒街口岸一名谢姓游客因拒绝给小费,被拖进房间暴打致三根肋骨骨折,还被迫签下“自愿挨打”的声明。
事件发酵:从“小费潜规则”到全民怒火这些事件经社交媒体曝光后,迅速点燃舆论。网友直呼“丢人丢到国外”,“去旅游还要带保护费?”更有人质疑:“这是拿游客当摇钱树吗?”事实上,越南边检人员索要小费的“潜规则”早有苗头。2011年就有中国游客投诉,但直到2016年芽庄事件和2017年芒街暴力事件爆发,才引发全民声讨。
外交博弈:越南的“慢动作”应对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第一时间向越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彻查并严惩。但越南反应迟缓,仅处罚几名基层人员,对系统性腐败问题避而不谈。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越南高层把这事当‘小事’,觉得给点面子就算了。”这种态度让中国民众更愤怒,网上“抵制越南游”呼声高涨。
经济代价:旅游业“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赴越游客超270万人次,但丑闻后2018年骤降至200万以下,2019年疫情前仍未恢复。越南旅游收入每年损失数十亿人民币,边境城市酒店、餐馆生意惨淡。更严重的是,国际形象受损。BBC等外媒直指越南边检腐败,东南亚邻国趁机抢客,泰国、马来西亚纷纷加强边境服务。
越南自救:表面整改难赢回信任2017年后,越南宣称“加强监管”,甚至在2022年推出“欢迎中国游客”活动,但效果甚微。一名旅行社老板坦言:“游客现在连芽庄都不敢去了,怕再摊上事。”专家建议,越南需在边检柜台安装监控、严惩索贿官员,并加强服务培训。
未来:信任重建之路漫漫“越南现在就像个摔碎的碗,光说‘我修好了’没用,得让人看见裂缝真的补上。”一名中国游客在社交平台写道。中越是邻居,若越南真心整改,或许能挽回部分市场;但若继续敷衍,不仅中国游客会远离,连欧美游客也会避而远之。
这场“小费风波”给越南敲响警钟:旅游业是面子工程,更是民生经济。不尊重游客,终将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