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罕见松口,未来关税是否会降低?

推荐 04-18 阅读:7 评论:0

当地时间 2025 年 4 月 17 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会面间隙接受媒体采访。面对镜头,他首次公开提及可能降低对华关税:"在某个时候,我不想让关税再提高了,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这番言论与他 3 月在密歇根州竞选集会上 "关税是最强武器" 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彭博社、路透社等主流媒体立即解读为美国经济承压的直接反应,因 4 月 10 日生效的 145% 关税已导致美国进口商成本激增,洛杉矶长滩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周环比下降 12%。

美方关税税率的频繁调整呈现明显的政策混乱。白宫2月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3月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追加10%,4月10日突然将税率修正为145%,称此前125%的表述为"技术错误"。4月15日发布的关键矿产232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钢铁制品关税达245%,但实际受影响商品仅占中美贸易额的3.7%。美国海关内部备忘录显示,半导体制造设备、医用防护服等37类商品被秘密排除在加税清单外,暴露美方在关键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中国的反制措施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精准发力。4月4日,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钐、钆、铽等七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配额管理,2025年出口量较2024年削减40%。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其92%的中重稀土消费依赖中国供应,洛马公司F-35战机的钐钴磁体、雷神公司爱国者导弹的铽镝铁合金库存仅能维持14周。五角大楼紧急启动"关键材料应急计划",但澳洲Lynas公司的马来西亚加工厂产能不足,预计2026年前无法填补缺口。

在航空领域,中国民航局4月8日暂停接收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国内航空公司转向C919客机采购。商飞公司生产线数据显示,上海总装基地月产量已达8架,复合材料机身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5%。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报告指出,若中国市场完全流失,波音每年将减少220亿美元营收,相当于其民用航空部门产值的37%。农业领域的供应链转移同步发生,中粮集团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签署500万吨大豆长期采购协议,4月美豆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68%,中西部豆农库存积压量达1200万吨。

美国股市对关税政策的敏感性在4月集中爆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4月16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当前关税水平"极有可能"使核心PCE物价指数在三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日下跌697点,标普500指数收跌2.2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重挫3.07%,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市值合计蒸发4200亿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关税波动率指数(TVIX)突破85,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

国际资本对美债的信心出现动摇。4月17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至4.85%,单周涨幅达45个基点,为2003年以来最大周涨幅。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主席希尔凯玛在闭门会议上指出,美债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已低于德国国债,建议成员国养老金机构将美债配置比例从15%降至10%。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3月日本央行减持美债320亿美元,持仓量降至1.08万亿美元,为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中小企业成为关税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4月调查显示,63%的零售商表示无法将新增关税成本转移给消费者,38%的制造商考虑将生产线迁回本土,但估算迁建成本相当于年利润的210%。加州农业厅起诉联邦政府,称杏仁、开心果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下降导致该州一季度农业产值减少17亿美元。纽约州议会通过决议,要求联邦政府豁免服装类商品关税,因该行业82%的进口依赖中国。

特朗普政府的国际协调遭遇挫折。彭博社披露的外交密电显示,美国要求70余个盟国实施"二级关税",即对从中国转口至第三国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但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单边制裁机制",加拿大工业部称"需评估对本国企业的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特朗普政府任内退出TPP、撕毁NAFTA等行为,已使美国的贸易政策信誉度降至1945年以来最低点,各国对美方提议的响应度较2016年下降65%。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调整表面呈现矛盾性:既因国内通胀压力释放松口信号,又试图通过"二级关税"构建排华贸易网络。这种政策摇摆反映出美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战略困境——既无法承受高关税对本土消费的冲击,又难以放弃通过经济施压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中方的反制措施表明,在关键产业领域的供应链掌控能力,已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社会的分歧揭示全球化的深层矛盾:发达国家对产业链安全的追求与发展中国家对市场效率的需求难以调和。美国试图重建的"友岸外包"体系面临成本高企与产能不足的双重挑战,而中国通过RCEP、"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的多边合作网络,正展现出更强的经济韧性。这场关税博弈的最终走向,将检验单边主义政策与多边合作机制在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实际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