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带烈士遗孤就餐,毛主席撞见后预测:这娃了不得,后官至总理
“好你个陈云,还带亲戚来蹭饭。”
1942年秋天,在延安的中央机关食堂,陈云正带着一个14岁的男孩一起吃饭。期间毛主席也过来吃饭,见到这一幕便打趣他。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陈云1938年才与于若木结婚,因此不会有这么大的孩子。几个人坐在一桌,毛主席这才知道,这个男孩原来是烈士遗孤。他与男孩聊天,没想到男孩语出惊人,让他直呼“这娃了不得”!
这个男孩是谁?他后来又有什么成就呢?
经过陈云的介绍,男孩的身份立刻一清二楚:他的父亲是烈士李硕勋,母亲是赵君陶。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烈士赵士炎,是他的五舅。
1903年,李硕勋出生于四川高县,在读书时经常参加学生运动,聆听瞿秋白、恽代英等人的课程。他因此受到很大影响,1924年便加入我党。
李硕勋
1926年8月,李硕勋、赵君陶在上海结婚。1927年南昌起义后,这一对爱侣,被组织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
1928年的10月,在上海法租界明德里15号,他们的孩子降生。当时,李硕勋正远在浙江,主持我党在白区的工作,等父子俩初次见面时,孩子都已经半岁大了。
抱着孩子,李硕勋对妻子说:“他是我们李家的远字辈,名字我早就取好了,就叫李远芃(peng),如何?”
李硕勋与赵君陶
赵君陶听后,立刻会心一笑,说道:“白居易有一首《贺雨》,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形容他的生命力像草木一样茂盛,并且蓬勃高远,是好名字!”
孩子的名字取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但这相聚的时光,却极其短暂。
1929年,蔡和森被捕,李硕勋因此临危受命,组织让他到广东接任工作。后来一家人在香港又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李硕勋只身一人,到海南岛去召开一个军事会议。
1931年4月,顾顺章的叛变,使组织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同志因此被捕牺牲。李硕勋在这个档口出行,本身就非常危险,而他又不会闽语,没有掩护,在叛徒的出卖下,他很容易便暴露了,刚上岸便被捕。
李硕勋职位较高,为了从他的嘴里得到情报,敌人对他百般折磨用尽大刑,他的两条腿,都被生生打断。但李硕勋,却咬紧牙关扛了下来,敌人从他嘴里是一个字都得不到。
眼看李硕勋油盐不进,1931年9月16日,他被敌人用竹筐抬到了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在9月14日时,李硕勋也从敌人嘴里得知了自己的死期,于是他设法,给妻子赵君陶留了一封遗书: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李硕勋遗言原本
噩耗传来,赵君陶悲痛欲绝。此时的她,在乱世之中,失去了丈夫,要带着年幼的儿子,同时,她还怀着4个月的身孕。
之后,赵君陶带着儿子回了上海,在那里,她又顺利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李远芹。
不管再苦再难,她都记着丈夫的遗言“惟望善育吾儿”,好好抚养一双儿女。
1932年秋天,赵君陶带着一双儿女回了成都,借宿在自己的二哥家。
赵氏乃忠烈之家,9个儿女各个为国出力,很快,赵君陶的住处,就成了我党在川西的重要秘密联络点和活动点。
李远芃的五舅赵世炎与三姨赵世兰
除了秘密的地下活动,为了养活自己的一双儿女,赵君陶还去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抗战开始后,重庆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在邓颖超的推荐下,赵君陶又到保育会的第三院当了院长,战乱中,她收留过近千名少年儿童。
1940年的秋天,12岁的李远芃,突然接到一个通知:组织要安排他们一家去延安。
1941年,李远芃跟着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几经波折终于到达延安。在那里,他见到了毛主席,并且,改了一个新名字,现如今家喻户晓-------
少年李远芃与邓颖超
毛主席的预测李远芃到了延安之后,就开始进入自然科学院补习班、延安大学的中学部学习。
李硕勋生前,与陈云交好,因此对于这个老战友的遗孤,陈云也很是照顾。有了时间,就让警卫员去把李远芃接到自己的窑洞,陪他聊聊天,问问学习情况。
陈云
时间久了,陈云自然就成了李远芃的亲近之人,趁着周末,他自己就徒步去了杨家岭。于是,在中央食堂吃晚饭时,就遇见了毛主席。
得知是烈士遗孤,毛主席也不由感慨说:“他的舅舅赵世炎,可是我的老同事了,当年我们熟悉得很呐。可惜,他牺牲那么早-------”
之后,毛主席又与李远芃聊了起来,问他适应不适应,上什么学读什么书。期间,李远芃提到,自己正在读《三国演义》。
毛主席曾说过,他是喜欢读中国的旧小说的,尤其是十多岁的年纪。于是,他便好奇地问道:“那么,《三国演义》里,你最佩服的是谁啊?”
李远芃听后脱口而出:“曹操。”
后排右一为李远芃
毛主席向来是比较欣赏曹操的。他还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就写过“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这曹操还要排第一呢。他也很欣赏曹操的诗,说曹操之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时常要吟诵曹操的《观沧海》,说他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因此,听了李远芃的答案,毛主席又继续追问:“为什么?举个例子?”
“因为他能团结干部。”
李远芃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官渡大战,曹操取得了胜利。他在获胜后,就缴获了许多下属私通袁绍方面的书信。这本是一个剪除异己的机会,他却看都不看就一把火烧掉了,让这部分人心存感激,团结了他们-------”
才14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见解和胸襟。毛主席不但点头称是,还对陈云说:“这个娃娃了不得,一定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毛主席慧眼如炬,多年以后,这个14岁的少年,果然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我国电力工业、核电等领域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并担任过国家总理。
而李远芃这个名字,许多人比较陌生,这是因为,就在1941年来到延安时,李远芃把名字改了。
当时在路上,李远芃母子与南方局青委书记蒋南翔同行。
蒋南翔
有一天,蒋南翔就对李远芃说:“为了人身安全,到了延安,几乎所有人都会改名字。你叫李远芃,这个字比较生僻,容易引人注意。芃代表蓬勃高远,大鹏的鹏字亦有此意,并且气势宏大充满希望,你不如改这个名字吧。”
就这样,李远芃此后,便更名为“李鹏”了。1983年,他开始担任副总理,1987年,又正式担任了总理。
毛主席慧眼识人铁口直断,他的预言也完全应验,因此,才流传出这一段趣事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