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诉黑粉胜诉!维权还是炒作?法院判赔30万,网友吵翻:明星维权该不该被鼓励?
2025年4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王俊凯诉黑粉诽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李某需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经济损失20万元,并公开道歉。这场持续半年的“顶流维权战”以明星胜诉告终,引发全网热议:到底是正当维权,还是借势营销?
1. 起诉背景
2024年10月,某网友李某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称王俊凯“整容”“私生活混乱”,并附上PS合照及“知情人士爆料”。该帖阅读量破亿,导致王俊凯商业代言解约损失超5000万元,团队随即以“诽谤罪”提起诉讼。
2. 关键证据
- 聊天记录:李某与营销号对接的转账截图(单笔最高8万元);
- 技术鉴定:网信办证实李某使用AI换脸伪造“亲密照”;
- 证人证言:王俊凯经纪人出庭证明其“零绯闻”职业形象。
3. 判决结果
法院认定李某“恶意捏造事实,造成严重后果”,除经济赔偿外,还要求李某连续30天在热搜置顶道歉。王俊凯工作室声明:“坚决抵制网络暴力,支持依法维权。”
Part 2:法律解读:明星维权为何难?1. 取证困境
- 网络诽谤多匿名,追踪源头耗时费力;
- 虚假信息传播快,删除后证据链易断裂。
*本案突破点:李某多次使用同一营销号,且收款账户实名认证。*
2. 法律红线
- 《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
- 《民法典》第1024条:名誉权受法律保护,受害人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律师点评:此案赔偿金额创明星维权新高,释放“违法成本提高”信号。*
1. 代言合同升级
王俊凯胜诉后,其新代言合同新增条款:
- 要求艺人提供“完片担保”(确保无负面舆情);
- 维权费用由品牌方与艺人按比例分担。
2. 黑粉产业链受打击
多家营销号被封禁,网信办启动“清朗·明星权益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付费造谣”。
Part 4:舆论撕裂:支持者VS质疑者支持派观点 质疑派观点
“判得好!明星也是人,凭什么被网暴?” “赔钱就能洗白?说不定是团队自导自演!”
“终于有人治得了键盘侠!” “30万买热搜,不如直接买水军。”
“给其他明星维权树榜样!” “普通人告黑粉连立案都难,双标!”
法律专家@张明宇发声:
“明星维权难在‘谁主张谁举证’,但此案证明:只要证据链完整,法律会为受害者撑腰。”
Part 5:深层反思:流量时代的“正义困境”1. “受害者有罪论”陷阱
部分网友认为王俊凯“靠流量上位”,不值得同情,却忽略其长期被造谣的事实。
2. 平台责任之问
造谣帖最初发布于某短视频平台,平台以“用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IP地址,直至法院介入才配合调查。
3. 粉丝经济代价
王俊凯粉丝后援会发起“反网暴众筹”,24小时募捐超230万元,暴露饭圈“以暴制暴”倾向。
结语:维权是权利,理性是底线
王俊凯案的意义远超一场官司:
- 对明星:证明“忍气吞声”只会助长歪风;
- 对公众:提醒“按键伤人”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 对行业: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从“运动式整治”转向“常态化监管”。
你支持明星起诉黑粉吗?如果是你,会选择法律维权还是隐忍?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