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修复工程掩盖非法采矿,门头沟检察机关卫星遥感取证
8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其中,北京门头沟区检察院通过卫星遥感取证,最终认定非法采矿事实一案入选。
据介绍,门头沟检察院诉王某甲、高某某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2020年5月至8月,王某甲伙同王某乙、赵某某,在张某某的帮助下,借实施王平镇110千伏变电站盗采点修复项目之机,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盗采叶蜡石。2021年4月,王某甲纠集高某某、王某乙、黄某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在门头沟区王平镇吕家坡村私挖盗采叶蜡石。上述非法采矿行为造成矿产资源损失、生态环境破坏。
本案中,违法行为人监守自盗,借修复工程的合法外衣掩盖非法采矿的目的,买通保安队长为盗采行为做掩护,犯罪手段非常隐蔽,明确非法盗采的面积、时间等犯罪事实难度较大。同时,存在确定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损害因果关系、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等技术性难题。为全面查清公益受损事实,门头沟检察院委托北京检察科技中心协助调查取证。
检察技术人员与承办检察官沟通后,建议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手段进一步调查取证。北京检察科技中心向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中心申请技术协助,调取以2021年4月发现的非法盗采点为圆心、方圆1公里为半径、时间跨度为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卫星遥感影像不仅显示2021年4月发现的矿坑面积变化和矿坑形成时间,还显示出2020年5月至8月间变电站附近矿坑发生变化,且变动面积较大。
检察技术人员经审查认为,遥感影像新发现的矿坑与原始矿坑相邻,且矿坑的形成时间与违法行为人实施修复工程的时间重合,可能存在新的违法事实,遂将《检察公益诉讼遥感综合应用监测分析报告》提供给门头沟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并建议发送给刑事检察部门。两部门共同以遥感影像为依托,引导侦查机关调取2020年盗采点项目修复施工合同,固定证人证言,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和具体组织实施人员,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追加认定了2020年非法盗采叶蜡石484.49吨的犯罪事实,促使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
最终,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门头沟检察院与王某甲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王某甲自愿承担修复生态及鉴定评估的全部费用共计85.03万元。随后,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被告王某甲、高某某等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两年不等的刑期。
在其他典型案例中,检察机关利用到多种检察技术,如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辅助调查取证,利用水质快速检测污染物浓度,与卫星遥感数据相互印证,检察机关借助快速检测、实验室检验等手段,对涉案产品进行针对性分析,发现案件线索,并为办案提供关键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