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宋朝人的胡须古代的成年男性一般都会留胡子,既然以蓄须,胡须便具有审美与装饰的功能

宋朝人的胡须

古代的成年男性一般都会留胡子,既然以蓄须,胡须便具有审美与装饰的功能。正如女性的眉毛要修型、染色,在宋代(及其他朝代),许多男子对自己的胡须也十分讲究。不同部位的胡须,有不同的命名,宋代杨延龄说:“口上曰髭,颐下曰须,在颊耳旁曰髯,其上连发曰鬓。”为什么将嘴唇上方的胡须称为“髭”。宋《太平御览》解释说:“口上曰髭,髭,姿也,为姿容之美色。”

留了胡须,当然要经常修剪,以保持优美的造型,一些地方还有“剃须迎妇”的习俗,即迎娶新娘时,准男郎要先修剃胡须。宋朝的市井间因此出现了替人修剪胡须、做造型的刀镊工,《嘉祐杂志》说:”廛俗喜剃须,镊工有‘邪排雁翅’‘双立冻蝇’之目。“所谓”邪排雁翅”“双立冻蝇”,便是不同的胡须造型。

除了修剪胡须,宋朝人还会给胡须染色,通常是将灰白的胡子染成黑色的,以便自己看起来更加年轻。苏轼诗:“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陆游诗:“缘瘦重裁帽,因衰学染须”,说明他们都染过胡须。

还有一些宋朝人将自己的黑胡须染成花白,目的是要显示出饱经风霜、老成持重的形象。《北江诗话》有载:“徐知诰辅吴之初,年未强仕,以为非老成不足压众,遂服药变其须鬓,一日成霜。宋寇莱公急欲作相,其法亦然。”徐知诰、寇准当宰相时,为了让自己显得更老成,便把自己的黑胡须染成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