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贺敏学前往中南海做客,毛主席一高兴,亲自打破一个常规
1954年,咱们说说北京的那个中南海地方。
这天一早,毛主席在办公室里忙着看文件,那是一份讲宪法的稿子。正看着呢,卫士突然进来说有客人到访。
会是哪位来宾呢……
这位来访者就是贺敏学,没错,就是他本人。
贺敏学是贺子珍的亲兄长,他还是位经历过革命风雨的老兵。早些年,他跟着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很早就结识了毛主席他们。后来,因为贺子珍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就像是一家人。
听说贺敏学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心里头那个乐呵啊,立刻就把手里的铅笔一搁,站起来就去迎接他了。
贺敏学这次来北京,是为了参加全国建筑工程局长的聚会。一听说贺敏学到了北京,毛主席赶紧让女儿李敏去瞧瞧舅舅,并且派李银桥去迎接贺敏学,好在中南海跟他见个面。
这不,贺敏学会议一结束就赶过来了。
见到贺敏学后,毛主席乐呵呵地上前跟他握了握手,还做了个不常见的举动:
他破天荒地亲自给人递上了香烟。
贺敏学察觉到毛主席为他破了例,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和毛主席聊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坐下来继续说话。
想想他们俩上次碰头,那得追溯到20年前了。那时候,在中央苏区告了别,虽然之后靠电报还保持着联系,但始终没再面对面见过。现在好不容易又见上了,也就不难明白为啥毛主席会那么开心,还破了回例。
聊天时,毛主席和贺敏学谈起了抗美援朝的事儿,还有各自家里的情况。毛主席挺关心贺敏学的家庭,问起了他老婆李立英和孩子们都咋样了。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贺敏学和李立英走到了一起。尽管李立英比贺敏学年轻不少,但两人的感情是真的深。后来贺子珍回国,李立英还主动帮忙照顾她们母女俩。这事儿,毛主席心里头也是挺感激李立英的。
贺敏学和毛主席聊起天来,那真是想到哪说到哪,就像家里人一样,有啥说啥,特别真实。
说到李敏,贺敏学也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对毛主席的一些“看法”:他直言不讳地说,毛主席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在对待李敏的事情上,贺敏学觉得毛主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方式,这种方式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甚至觉得有点“另类”。但贺敏学也明白,这背后都是毛主席对子女的深深关爱和期望。虽然表达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贺敏学能感受到毛主席那份深沉的父爱,以及对孩子们未来的殷切希望。所以,在聊起这些时,贺敏学的语气里既有无奈,也有理解和尊重。
主席,您对孩子的要求确实有点儿苛刻了。上星期天,李敏来宾馆探望我,我俩就在餐厅吃了顿西餐。之后,我安排秘书送她到公交站,可她却执意不肯上车,非要自己走回去。后来我才弄明白,原来是她买了两本书,钱不够坐车了。
毛主席笑得特别开心,说他的宝贝真乖巧。
贺敏学虽然嘴上抱怨了几句,但心里其实是在向毛主席夸李敏这孩子真懂事。想当年她从苏联回来的时候,还只是个小不点呢,没想到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一眨眼功夫就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说到李敏,贺子珍这个名字肯定也得提一提。
贺敏学很随意地说起,贺子珍在上海过得挺不错的,陈毅市长常去探望,组织上也一直挺关照她的。
没错,1949年那会儿,贺子珍到了上海,陈毅特别高兴地请她吃饭。吃完饭后,陈毅还特地给贺子珍找了房子住,这明摆着陈毅对贺子珍挺关照的。
毛泽东微微颔首,接着跟贺敏学说了个事儿:
没多久前,他跟陈毅见过面,之后他跟陈毅提议,说贺子珍的费用可以从他的稿费里扣,但陈毅没同意,还笑着回应说,上海这边完全能负担得起贺子珍的开销。
贺敏学轻轻应声表示赞同,这说明啊,不论是陈毅还是毛主席,心里都惦记着贺子珍呢,他这下总算是踏实了。
这开心的聊天,眼看就要告一段落了。
快收尾那会儿,毛主席把李敏也叫了过来,跟她说,以后每年假期都可以去找妈妈,记得给妈妈带上些好吃的、好玩的。
李敏一听说能去看妈妈,心里乐开了花。贺敏学也挺高兴,看到妹妹和她妈妈常常能见面,他心里也美滋滋的。
转眼间,休假的时间就到了。
李敏立刻动身去上海探望老妈。走之前,毛主席还特地吩咐人给她准备了好多当地的特产,装得满满当当的,虽然拎起来挺费劲,但李敏心里明白,这是老爸对老妈的一片心意,她别提多开心了。
到了上海,李敏没跟妈妈同住,而是住在毛主席给安排的东湖宾馆的一间房里。她晚上在宾馆休息,白天就到妈妈那边吃饭,陪着妈妈。
毛主席考虑问题相当周到,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贺子珍在上海的住处,不光贺子珍住着,还有她嫂子李立英一家子呢。要是再把李敏接过去,那地方就显得太小了,挤得慌。这样一来,贺子珍没法好好休息,李敏也一样。
贺子珍心里明白,这是毛主席的打算,所以她就没改动,让女儿两边都兼顾着。
整个假期里,贺子珍觉得最乐呵的时候,就是坐下来听女儿聊起和爸爸在一起的那些事儿。看着女儿眉飞色舞地讲着故事,贺子珍心里头也是美滋滋的。
贺子珍注意到,李敏不光生活方面挺好,学习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中文说得越来越溜了。这肯定是毛主席一直在用心教她的结果。
接着,贺子珍把嫂子李立英也叫了过来,两个人商量着用贺子珍哥哥、嫂子和她自己的名字,一起给毛主席写封信。信里写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主席,娇娇刚回国那会儿,连一句中国话都讲不溜,但现在讲得可棒了。她还跟我说,现在能用中文写信了呢。这都是您教导有方的功劳,真心感谢您对娇娇的悉心培养和无私帮助。
贺子珍心里头,一直对毛主席心存感激。
说实话,那时候贺子珍刚从国外回来,一知道家人的消息,心里头真是特别感谢毛主席。
其实,多亏了毛主席的援手,贺子珍才得以与众多亲人重逢,不然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见到了。
先说说她的兄长贺敏学,贺敏学在打仗时受了点伤,虽然不是那种要命的伤,但好在有毛主席的关照。后来,贺敏学在华野的队伍里,领着部队打仗,赢得了不少战功,相当了不起。
贺怡,她的妹妹,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敌人抓住她后,用了很多狠毒的刑法折磨她,但贺怡硬是一声不吭,关于共产党的秘密半个字都没说。为了表明自己对党的忠诚,宁死不屈,贺怡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她摘下手指上的金戒指,直接吞了下去,就这样选择了吞金自尽。
毛主席知道这事后,马上叫周恩来去谈判。后来通过交换人质,贺怡被成功救了出来。紧接着,毛主席安排贺怡去医院动了手术,还亲自签字确保她能活下来,这样贺子珍才得以再次见到妹妹。
贺子珍的母亲过世后,由于那时候战乱不断,敌人的残忍行径竟延伸到了逝者身上,破坏了她的墓碑,还挖开了坟墓。这事儿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心疼不已,二话不说,就拿出一大笔钱,重新给贺子珍的母亲办了场体面的葬礼,总算是让老人家得到了安宁。
每每想到这些,贺子珍心里总是对毛主席充满感激。
现在,娇娇又陪在毛主席身旁了,她成长得特别好,学习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让贺子珍心里头对毛主席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欢乐的日子眨眼就过去了,假期眼看就要收尾,李敏很快就得回北京了。
贺子珍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但还是硬着头皮把闺女送上了从上海去北京的那趟火车。火车快开的时候,她跟闺女说,到了那边,一定得乖乖听爸爸的话,好好用功读书。
李敏应了声,向妈妈保证,肯定会乖乖听爸爸的话。
火车拉响了长长的哨声,随后缓缓启动。
贺子珍依依不舍地望着车上的女儿,心里盼着,能早点儿再见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