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一定要看港股:4月1日A股与港股对比分析 医药热潮来了

财经 04-02 阅读:0 评论:0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对国际风险(如美联储政策、地缘政治)反应更敏感。若港股因外部利空大幅调整,可能通过情绪拖累A股。反之,港股企稳或上涨(尤其是科技、医药等A股稀缺板块)可能带动A股风险偏好回升。

港股与A股的联动性并非简单跟涨跟跌,而是通过资金、情绪、政策和行业的多维度交互形成动态平衡。通过港股这一“外部镜像”,可更全面把握A股市场的风险与机遇。

A股指数分化:上证指数涨0.38%报3348.44点,深证成指微跌0.01%,创业板指跌0.09%,科创50涨0.16%。成交额缩量,主力资金净流出148.7亿元,散户逆势抄底医药和电力板块。

板块表现:

领涨:医药(创新药、CRO)、可控核聚变、电力;

领跌:贵金属、汽车零部件、金融科技。

关键驱动:3月制造业PMI升至51.2,经济复苏信号强化;美国关税政策预期压制风险偏好。

港股指数表现:恒生指数涨0.38%,恒生科技指数涨0.23%,国企指数涨0.24%。南向资金净买入198.64亿港元,创年内新高。

板块表现:

领涨:医药(石药集团+11%)、科技(小鹏汽车+5%)、地产(美的置业+12%);

调整:小米集团因负面事件跌超5%。

关键驱动:创新药政策利好、流动性宽松预期及外资回流。

港股 、A股共通之处

1、 医药板块联动走强:A股创新药、CRO概念涨幅居前(多瑞医药等涨停),港股石药集团、康方生物大涨,反映两地市场对医药政策(如丙类医保目录推进)及避险需求的共同偏好。

2、科技板块分化:A股算力、AI午后反弹(杭钢股份涨停),港股科技股受流动性支撑(快手、网易上涨),但均受制于业绩验证压力。

3、政策与经济数据驱动:国内制造业PMI回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两地市场形成支撑;美国关税风险则共同压制风险偏好。

相互影响机制

1、资金流动效应:

南向资金活跃:单日净买入近200亿港元,显著分流A股资金,港股医药、科技成资金“避风港”。

AH溢价传导:当前AH溢价指数约14%,港股低估值(恒指PE分位数30%)吸引资金南下,缓解A股高估值压力。

2、 板块估值联动:

创新药、科技等板块在两地市场存在估值联动。例如,A股医药股涨停潮与港股创新药大涨同步,反映政策预期跨市场传导。

3、 风险对冲与互补性:

港股作为“缓冲带”:当A股受内需政策驱动时,港股受益于外资回流;当海外风险(如美国关税)上升时,港股波动加剧,A股通过政策护盘保持韧性。

工具互补:港股允许T+0交易和做空机制,为A股投资者提供风险对冲选择。

后市展望

A股:短期聚焦防御性板块(医药、高股息),中期关注科技主线(AI、国产替代)。

港股: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及估值修复,恒生科技、创新药或延续强势,但需警惕美联储政策扰动。

联动关键:两地市场需共同关注4月美国关税政策落地、一季报业绩验证及政策催化(如离境退税推广)。

以上不作为投资建议,纯个人见解整理

觉得好收藏,点赞评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