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生不配有尊严吗,985公布“不录取名单”,背后用意却很深沉

教育 04-04 阅读:0 评论:0

有网友提出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为何每年考研录取失败的人众多,且占比极大,但大部分学生只说自己考研初试失利,却鲜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在复试时被淘汰。此时有复试失败的学生站出来讲述。

他们认为复试失败对人而言简直是一种心灵上的永久性创伤,这个坎或许一辈子都难以跨越。明明自己走到了这一步,说明初试表现良好,努力也足够,为何复试却要被刷?而如今考生还面临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不仅被刷,还可能被当作反面教材,颜面尽失。

落榜生不配有尊严吗,985公布“不录取名单”,背后用意却很深刻

都说考研存在一定风险,这种风险总结起来并非仅在于选择院校,还有一种情况如今愈发为大家所知晓,以前虽也不少见,但互联网的发达使大家明白考研复试是一场主观性较强的博弈。

在分数公布前,你永远无法确定自己能否稳稳上岸,因为老师具有一定主观性,他若想要你,才会给你高分,否则即便你分数较高,但人家不愿录取你,也会想方设法把你的分数压低至未录取的行列。

而现在985高校尝试了一种全新做法,引得不少落榜考生吐槽,称既丢了学业,又失了尊严。原来这次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本该公布拟录取名单,却非要公布一份拟不录取名单。

原本紧张地等待成绩出炉,点开学校消息后,发现自己竟在不录取名单上,这种感觉就如同学校当面告知你是挑战该校的失败者一般,比五雷轰顶还令人震撼。

这时想必很多学生想问,为啥要这样羞辱我们?考不上就算了,只公布录取的人,让他们高兴就行。要是我的亲朋好友一点开学校官网,看到自己未被录取,还被公开,这比枪打了自己还难受。

可谁能想到学校这样做背后有很深的用意,但同时又有了更大的漏洞

985院校愿意尝试这种新做法,自然不是出于简单或幼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新奇或取笑大家,其实是为了保护学生的权益。因为有些一志愿考生历经艰辛终于上岸,却被身边人举报。

有些小心眼的闺蜜、同学、竞争者,见不得这些优秀学生,便想方设法挖掘他们日常生活的痕迹,吹毛求疵,找些小理由去举报。学校为了应对舆论压力,只能任由这种情况发展。

因为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这些举报,并将原本录取的名额取消后顺延,而无法帮这些学生公开声明他们没做过那些事。所以这样就使得人人自危。在考研拟录取名单公示期间,不少考生担心自己的信息泄露,无奈之下985院校才尝试了这种反向做法。

只要你报考了该校,发现自己未出现在不录取名单上,那么通过排除法就能知道自己被录取了,这是个曲折但颇费心思的好办法。

只能说如果同学们都善良一些,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也不要毁坏别人的成果,那么学校也就不用这般拐弯抹角地公布录取方式。伤害一个人,最终其实会导致大家都受到牵连。但这样做很快也被人指出了新的漏洞。

那就是如果录取的人中有猫腻,比如存在某某少爷,他确实走了捷径,那么圈外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位同学的录取存在问题,大家也就找不到合理的投诉渠道了。这样做到底是保护了普通学生的权益,还是包庇了一小部分人呢?

不过笔者相信学校既然能采用这种方式,肯定也会坚持考研的透明标准,大家不仅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要坦然接受考试的结果,毕竟有人上榜,就自然有人落榜。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