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给外婆过80大寿,老人却在宴席上说:让你父亲给我寄100元
【前言】
我丢了心爱的杨,你没了柳姑娘,杨柳飘飘飞上了高高的天际……突然听说世上猛虎已被降伏,眼泪立马就像大雨一样哗哗直下。这是毛主席特意给在长沙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李淑一写的一首词。
杨开慧,她是毛主席的妻子,跟李淑一关系特别好。而李淑一的老公柳直荀呢,他也是毛主席非常要好的战友。可遗憾的是,这两位在革命的时候都英勇牺牲了。
因此,毛主席怀着对妻子和老朋友的深切关怀,创作了《蝶恋花》这首诗。诗里的每个字都流露出深深的情感,明显看出,烈士杨开慧在伟人心里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
1950年,毛主席已经好久没回老家了,他心里惦记着,就让儿子岸英代他回韶山瞅瞅。还特别交代,得去他妈妈坟前拜一拜,再去瞧瞧外婆,也就是杨开慧的妈妈向振熙老人,那时候她眼看就要过80岁生日了。
不过,在大家给老人庆生的时候,他却有点尴尬地开口了:“能不能让你爸给我汇100块钱?我得还债。”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秘密返乡】
湖南湘潭有个叫韶山冲的地方,那儿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成长的地方,有好多他忘不了的回忆:他曾在夜校教书,还在那儿参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连他的两个弟弟也是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的……
不过由于各种缘由,毛主席一直没找到机会,也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探望亲人了,这一晃眼,都已经22年过去了。
就在不久前,韶山那边的堂弟毛泽连给我寄了封信。信里头讲,韶山那儿一个多月都没见着雨滴了,春耕的事儿根本没法搞,粮食问题现在可严重了。
这让毛主席心里更加挂念了,所以他打算派大儿子毛岸英替自己去韶山探望乡亲们,同时实地查看灾情到底咋样。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湖南也刚摆脱国民党的统治没多久,国民党特务还时不时会出来捣乱。为了保证安全,中央就决定让毛岸英悄悄地回老家,不走漏风声。
汪东兴和李银桥他们为了这事儿,真是费了不少心思来安排。头一件大事,就是得保证行程秘密进行,路上还得有保镖和记录的人在。这些事儿,全都拜托给了湖南省委来搞定。
再者,岸英离家挺早,而且韶山那边是革命的老地方,说话方式可能不太一样,所以得找个了解情况的当地人一块儿去。
把所有事情都安顿妥当后,毛主席把儿子拉到身旁,简单交代了几句重要的话:
回村里别装大爷,到了地方就把车放下,走着去,看见长辈得打招呼。这次回去顺道去长沙,给你妈上坟去,外婆也刚好过八十大寿,你帮我带点寿礼过去。
接着,毛主席从桌上拎起一个包,直接塞给了岸英,接着讲道:“这是我攒下的一点写文章的钱,要是谁家碰上难事儿了,咱就伸把手帮衬一下。”
毛岸英接过钱,答道:“您就别操心了,我肯定能和乡亲们处得跟一家人似的。爸,你有没有啥话想让我跟妈说一声?”
毛主席听完这话,脸上愣了一下,接着眼神里带上了几分忧伤,就像是在心里头跟自己说话一样,轻声说:“我挺想你妈妈的。”
【你爸爸还欠我的钱】
杨开慧的老家在长沙,坐火车能直达,特别便利。所以毛岸英打算先去板仓探望外婆,再去给妈妈杨开慧扫扫墓。
火车一到站,时间已经是5月25号晚上了,大家没办法,只能先在招待所凑合一宿。毛岸英呢,兴奋得根本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大亮,他就赶紧把其他人叫醒了,揣着毛主席的信还有礼物,急匆匆往外婆家赶。可没想到,刚迈出家门没多远,就收到了一个通知。
省委接待部门一接到通知,立马就开始筹备一个小聚会,一边给老人家庆祝生日,一边也给岸英接个风,洗尘迎新。
毛岸英一听,脸色立马认真起来,说道:“我这次回来其实是个人事情,主席再三提醒我,不能给政府添乱,更不能摆什么官架子。我这刚到地方上,你们就让我违背了主席的叮嘱!”
可老人都已经走在路上了,饭菜也都准备妥当,没办法,毛岸英只能按原价掏了钱。
没过多久,外婆和舅舅杨开智就被接到了交际处。外婆只是稍稍抬头瞄了一眼,立马就认出了岸英,她声音有些发抖地说:“岸英啊,都这么高这么大了。”
以前啊,杨开慧走了之后,外婆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但还是硬着头皮,听了组织的话,不远千里把岸英、岸青、岸龙这三个孩子送到了上海,交给毛泽民照顾。
毛岸英急忙走上前去跟舅舅打招呼,还紧紧拉住了外婆的手。都说亲人之间心连心,岸英和外婆这么多年没见,聊起天来却一点不生疏。
寿宴那天,毛岸英把信还有礼物给了外婆,向振熙也开口问:“你老爹身体咋样?他还记得我,真是不容易啊。”
岸英答道:“他挺好的,这次回家,老爸还特别嘱咐我去瞧瞧老妈,到时候还得麻烦舅舅给指个路呢。”
一家子聚在一起,真是开心得很。岸英还说了,家里要是碰到啥难事儿或者缺啥东西,直接说出来,他回北京后跟老爸说一声。
外婆听完,有点尴尬地说:“能不能麻烦润之给我寄100块钱,我得拿去还账。”
这话让毛岸英挺意外,老人继续说明白,其实,五四运动结束后,回到湖南的毛主席打算开个“文化书店”,好推广新思想,但问题是手头没启动钱。
向振熙知晓情况后,立马拿出给丈夫杨昌济办丧事的钱来帮衬未来的女婿。但这些钱还是不够,于是她又找人借了100块银元,而毛主席对此事全然不知。
毛岸英得知实情后也头疼起来,老爸是给了自己一些稿费没错,可那些钱大都是打算用来帮助韶山老乡的。要是再加上这笔额外的开销,到时候怕是不够分啊。
但借钱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尤其这都拖了好久,毛岸英没办法,只好找了一同前来的湖南省领导,借了钱给外婆送去。
岸英一回北京,就跟毛主席提起了那事儿。毛主席一听,二话不说,立刻另外准备了一笔钱,还给了湖南省政府。而且,从那以后,他每年都会记得寄钱回去。
向振熙90岁大寿那天,毛主席还是跟往年一样,发来了祝贺的信。不仅如此,他还特地给杨开智夫妇汇了200块钱,让他们帮忙选购礼物,或者干脆把钱转交给老人家。
向振熙老人在生前得到了极好的照顾,最终在1962年11月15日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2岁。毛主席得知后,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了封悼念信:“咱们两家亲如一家,没啥分别。”这足以看出他老人家的深厚感情。
【结语】
寿宴完毕,毛岸英和舅舅径直走到杨开慧的坟头。他对着妈妈的墓,讲着心里对她的思念,就像个小娃娃,一边讲一边抽抽搭搭地哭。
在长沙告别之际,我们一家子聚在一起,拍了张很有意义的照片。外婆坐在照片的中间位置,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很明显,她对自己的外孙感到特别骄傲和高兴。
可命运偏偏不给这段故事留个圆满的收尾。祖孙俩刚见上面,才过了短短五个月,岸英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那时候他才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