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结束!这4类议案通过的概率很大,关乎百姓教育医疗养老就业

财经 03-29 阅读:95 评论:0

2025年的全国两会已经结束了。而在两会期间,很多代表提出的议案都关乎民生,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而这些提案涉及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两会过后,将有部分代表的议案通过并执行。为此,有业内人士预测,以下这4类议案的通过概率很大。

第一,应实行12年义务教育

在两会上,有代表提出建议,将9年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实际上,我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有三大好处:①在9年义务教育制度之下,学生和家长都要经历中考和高考这两道人生关口,学习的压力非常大,无法得到休整。而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和家长只要经历高考,这样学习的压力就明显减轻了。

②实行9年义务教育,很多人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就要走上社会。此时,如果把一个15岁智商、情商都未成熟的孩子放入社会是不合适的。③在实行了12年义务教育之后,所有学生都能读完高中课程,这样全民的文化素质就能大幅提高,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还是有利的。

第二,应减轻农民医疗缴费的负担

现如今,农村地区的居民缴纳的医保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2005年时只需缴纳10元,到2025年涨到了400元,20年的时间涨了40倍。如果是一家5口人都要缴纳医保,那一年的医保缴费就高达2000元。此外,农村居民如果这一年未用社保,医保个人账户到年底都要归零,下一年如果要继续享受医疗保障,则还要继续缴费。

而为了减轻农民医疗缴费的负担,有代表提出建议:将医保缴费周期延至2至3年,并调整缴费金额以匹配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外,对于平日未使用医保者,可将所交费用按60%至80%比例逐年累积或给予折扣转入下年,此举将有效提升民众参保积极性。相信两会之后,该项降低农民医保缴费压力的议案会很快得以落实。

第三,农民养老金有望获得提高

与城镇职工每月能领几千元的养老金相比,现在农民的平均养老金只有135元,这么点钱是无法维持基本生存的。所以,很多农民70、80岁还要下地干活,再把种出来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换取微薄的生活费。所以,如果农村老人没有子女接济和赡养的话,其生活之艰难真的是让人心酸。

而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明确提出:“未来10年内,将农民收入提高至600元/月,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与物价水平挂钩” 。而这项议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同。预计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农民养老金都会有明显涨幅。这不仅可以改善老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份养老保障。

第四,35岁就业歧视将被打破

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只招聘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35岁以上的中年人存在歧视现象。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年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从事外卖员、保洁和保安等工作。实际上,35岁-4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不仅是精力充沛,而且工作经验也比较丰富。如果不招聘35岁以上的中年人,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而为了能够促进35岁以上的中年人就业。在这次两会上,有代表提出: “要破除就业年龄限制,为中年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而该提案受到不少企业响应。对此,我们则认为,政府应该给那些招聘较多中年人的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招聘35岁以上的中年人。未来35岁以上就业歧视将会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