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土匪黄八妹孤身求见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并说自己想要一批枪,要打鬼子,杜月笙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是干大事的人,我给你枪。” 1906年,黄八妹出生在上海金卫乡扶王埭村一个贫穷的渔民之家。父母膝下共有13个儿女,而黄八妹排行老八,因此得名"八妹"。 家境的贫寒,让幼小的黄八妹早早便离开了父母,被送往钱家圩八字桥的吴姓人家做了童养媳。在那里,她虽然年纪尚小,但已初显刚强泼辣的性情。不论家务农活,黄八妹总是干得又快又好,让吴家人刮目相看。 然而,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一个过于强势的女性往往难以被男性接纳。黄八妹的未婚夫家见她如此泼辣,便起了退婚的念头。就这样,黄八妹不得不黯然离开吴家,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回到家中的黄八妹,很快便投身到了私盐贩运的行当。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黄八妹作为一个私盐贩子,时常要面对各路人马的挑衅和威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机智,最终成就了"双枪黄八妹"的江湖绰号。 据说,有一次黄八妹在运送私盐的途中,不幸被一伙心怀不轨的土匪给盯上了。为了抢夺她的货物和钱财,这群土匪设下埋伏,将黄八妹和她的帮手们团团围住。情况危急,眼看就要落入敌手,黄八妹却临危不乱。她沉着冷静地观察了一下四周的地形,突然怒喝一声,抽出了腰间的双枪。只见黄八妹双手持枪,左右开弓,银光闪闪的枪口迸发出一颗颗火热的子弹。她的身手矫健灵活,枪法又极其精准,转眼间便射倒了七八个土匪。其余的土匪见状,都被她的勇猛和威风震慑住了,纷纷丢下武器,四散而逃。从此,"双枪黄八妹"的大名就在江湖上传开了。 黄八妹不仅枪法了得,而且为人仗义豪爽。据说,杜月笙也曾受她之惠。当时的杜月笙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帮,在一次行动中不慎被敌对帮派包围。情况万分危急之际,黄八妹恰好路过。见杜月笙势单力薄,她二话不说,拔枪相助。在黄八妹的帮助下,杜月笙得以脱离险境。事后,杜月笙对黄八妹的义气大为赞赏,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看到国家深陷危难,民不聊生,一向爱国的黄八妹再也坐不住了。她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生意,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为了获取足够的武器装备,黄八妹专程前往上海,打算找杜月笙帮忙。一别多年,当杜月笙再次见到昔日的救命恩人时,那种久别重逢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将黄八妹的事迹和盘托出,对她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从渔家女到女土匪,再到抗日女英雄,黄八妹在动荡的时局中是一路披荆斩棘,靠着一股敢打敢拼的劲头闯出了名堂。然而,推动她不断前行的,不只是对个人名利的追求,更是一种家国情怀。在最危难的时刻,黄八妹毅然投身抗战,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紧相连。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双枪黄八妹"不朽传奇的底色。 当黄八妹来到杜月笙面前,向他求助时,杜月笙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虽然曾经是个女土匪,但在她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一股爱国为民的热血。更何况,她还曾经在自己最危急的时刻挺身相助,这份恩情,杜月笙是不会忘记的。 杜月笙热情地接待了黄八妹,两人促膝长谈,畅叙旧情。黄八妹向杜月笙坦陈了自己投身抗日的决心,并恳请他能够提供一些枪支弹药。杜月笙闻言,不禁动容。他没想到,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女土匪,如今却要为国为民奔赴沙场。他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八妹,你是条真正的好汉!这些枪,我双手奉上!" 于是,杜月笙吩咐手下,从仓库里取出数十条崭新的步枪和几挺轻机枪,连同足够的弹药,一并交给了黄八妹。临行前,杜月笙意味深长地拍了拍黄八妹的肩膀,说道:"八妹,打鬼子,就要打得他们片甲不留!你要记住,无论多危险,我杜月笙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黄八妹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杜月笙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 从上海回到家乡后,黄八妹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她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组建起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很快便成长为一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地方劲旅。他们出没在金山卫、乍浦、太湖一带,专门打击日军的小股部队。凭借着黄八妹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他们屡屡获得胜利,成为了当地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
1937年,土匪黄八妹孤身求见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并说自己想要一批枪,要打鬼子,杜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16 14:05:40
0
阅读: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