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汪精卫去世,陈璧君用水泥给他建了一座重达千斤的墓,葬在南京中山陵。两年后,墓被炸开,里面竟然发现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但随葬品只有一张三寸长的白纸,上面由陈璧君亲笔写了四个字。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文登载于金陵晚报2016年2月19日的报道——南京汪精卫墓掺五吨碎钢铁浇筑 后被300斤炸药炸开
1925年,孙中山离世,党内权力之争此起彼伏。汪精卫和蒋介石两人都怀揣着夺取最高权力的野心。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角逐,蒋介石最终战胜了汪精卫。输给蒋介石,汪精卫的心里暗自憋着一口气,权力的欲望也愈发强烈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入侵中国的日本人向汪精卫抛出了一份合作邀约。
对于夺权失利的汪精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诱人的提议。于是,他为了一己之私,毅然选择了迷途叛国,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汉奸"。
1940年,受日军扶持,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汪伪政权。就这样,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革命党人,竟一朝背叛了自己曾经效忠的政权,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公敌。
1944年,伺候在汪精卫病榻前的妻子陈璧君眼睁睁看着丈夫由于积重难愈的骨髓肿而离世。
尽管汪精卫罪大恶极,背弃了国家和民族,但对于这个伴随自己数十载的爱人,陈璧君却依旧耿耿于怀,对他念念不忘。
为了满足汪精卫的最后愿望,陈璧君在梅花山为丈夫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陵墓。
但预感到国民政府总有一天会返回南京,对汪精卫的坟墓怀恨在心而予以破坏。
陈璧君因此在建墓时特意采取了加固的措施,不仅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在里面掺和了近5吨的废铁碎块,整座坟墓坚固无比,防止他日被人破坏。
作为一个叛徒,汪精卫的确配不上如此珍重的安息之所。但对陈璧君而言,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却让她愿意为挚爱之人建造起这座宛如钢铁长城的陵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随后,蒋介石政府很快就收复了南京。
作为从前的老对手,蒋介石怎么可能允许汪精卫这个卖国贼的亡灵安息在南京梅花山这块中华儿女的神圣土地上?
于是,蒋介石秘密授意手下74军的马崇六和张灵甫,一定要把汪精卫的坟墓彻底破坏。
为了完成这项燃眉之急的任务,马崇六没有走捷径,而是找来当年参与修建坟墓的"专家",对坟墓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勘察。
经过详细勘测,马崇六确定了炸毁的方案——在墓室周围布置数十枚强力炸药,数枚小当量引爆,再引燃主体炸药。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爆破拉开了序幕。
在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之后,钢铁坟墓被硬生生炸开了一个大洞。终于,叛徒汪精卫的棺材赫然暴露在众人眼前。
当打开棺材时,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
尽管汪精卫已经离世近两年,但他身着日伪政权的官服,面色僵硬,仿佛连死神也不曾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具尸体的口袋里,马崇六发现了一张三寸长的白色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魂兮归来"。这是出自谁人之手?马崇六一时无法确定。
有人推测这应该是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所为。作为一个痴心妄想的人,陈璧君一生只嫁给了汪精卫一个人。
她年少时就一见钟情于这个既有革命抱负又有文人气质的汪精卫。虽然汪精卫对她始终不以为然,但陈璧君对他的爱意却是日益坚定。
最终,汪精卫在狱中被她相救,不得不许下终身之盟。婚后,陈璧君更是对丈夫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所以当汪精卫叛国卖主后,她竟也选择了对丈夫的包庇纵容。直到汪精卫临终,她都还在守候,对他念念不忘。
"魂兮归来"四个字也许正是陈璧君内心的呼喊—她希望汪精卫的灵魂能再次重生,不要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当时马崇六当机立断,将汪精卫的遗体拖出棺材,付之一炬时,这个叛徒就此与尘世决裂,永无重生的可能。
汪精卫的骨灰也未予留存,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抛撒在江面之上。
人生自古谁无罪,但叛国亡师的汪精卫,他的罪行却是难以被宽恕的。
尽管陈璧君对他执念已极,但历史从来都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私心而改写自己的面容。
作为叛徒,汪精卫注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永世不得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