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发妻周氏问左宗棠:你每月收入多少银子?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好你个左宗棠,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说,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世人皆知左宗棠是清末名臣,却不知他俸禄的去向竟是个谜。1863年,左宗棠的发妻周氏问他每月收入多少,左公答曰一年四万两白银。妻子大吃一惊,说:"好你个左宗棠,每月才给家用二百两,这么抠门!剩下的钱都花哪儿了?"面对妻子的质问,左宗棠坦言大部分俸禄都用于军费和赈灾,剩下的钱确实不多。 原来,左宗棠为官清廉,从不贪污,俸禄除了留给家用的二百两,其余都用在了公务上。他常年带兵打仗,需要大量军饷来供养士兵,购置军备。同时,他为官爱民,百姓遇到天灾人祸,他总是慷慨解囊,出钱出力赈济灾民。妻子虽对家用不多有些不满,但了解左公为国为民的苦心,也就理解和支持他了。 左宗棠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与爱护,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1865年,阿古柏占领新疆,朝廷内部对此议论纷纷。李鸿章认为新疆多为沙漠,没什么价值,不值得花力气收复。但左宗棠慷慨陈词,主张务必收复失地。他指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岂能因一时之难就拱手相让?更何况新疆若落入敌手,就等于为其打开了通往内地的大门,后患无穷。 面对左宗棠的坚决主张,慈禧太后虽口头上表示支持,却以国库空虚为由,无钱支援这场战争。左宗棠眼看无法指望朝廷拨款,便自己想办法筹措军费。他首先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四处借贷,甚至不惜低头向富商和外国银行贷款,终于凑足了军饷。 左宗棠率领大军,仅用一年时间就打败阿古柏,夺回了新疆。这场战争的胜利,完全得益于左宗棠的坚强意志和出色才能。他审时度势,以民族大义激励将士,以灵活的战略战术赢得军事上的胜利,以众志成城的气魄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了收复新疆的伟大功绩。 然而,左宗棠此番为国出征,虽立下汗马功劳,回朝后却未向朝廷要求任何赏赐。他知道那笔巨额军费都是自己举债筹措的,若不设法偿还,就是违背信用。于是他将还债的重担一力承担,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俸禄中一点点抠出钱来还债。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他甚至减少了给家里的生活费,令妻儿也跟着过起了紧巴日子。 左宗棠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的大爱情怀在救灾赈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870年,左宗棠还未偿清收复新疆欠下的债务,陕甘大地却遭遇了严重旱灾。饥荒肆虐,田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数以万计的灾民难以果腹,活活饿死。朝廷虽拨款赈灾,但杯水车薪,救援行动进展缓慢。 左宗棠得知灾情后,立即上奏请求率军前往赈灾,并再次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他来到灾区,组织士兵发放粮食,搭建简易住所,安置灾民。他嘱咐士兵不分昼夜轮班值守,防止灾民因过度饥饿而哄抢食物伤及性命。同时,左宗棠还招募灾民参与赈灾工作,给他们发放工钱,让他们自食其力,重拾生活的尊严。 在左宗棠的努力下,灾区的局势很快得到控制,饿殍遍野的惨象不再出现。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左宗棠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他常常忙到通宵达旦,却只吃最简单的饭食;他日日奔波在各个受灾村庄,却只穿一双破旧的草鞋。当别人问起时,他总是淡然一笑:"现在百姓尚且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为官的怎能讲究?再说,这点苦算什么,为百姓分忧乃我分内之事。" 就是这样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对自己的家人却从不放松要求。他常告诫妻儿,虽生活清苦,但必须节俭自守,不可铺张浪费。他的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夸耀自己是名臣之后,而是尽己所能帮助他人,体恤民间疾苦。左宗棠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与他对百姓的慷慨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彰显了其大公无私的崇高品德。 左宗棠毕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最可贵的是他一心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他带兵收复新疆,打退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两次倾囊赈灾,为饥民解困,展现了民族脊梁的大爱担当;他严于律己,俭以养德,生活检朴,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左宗棠的一生,是民族气节和人格力量的完美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堪称一代楷模,万世师表。
1863年,发妻周氏问左宗棠:你每月收入多少银子?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07 03:52:28
0
阅读:626
沧海笑
左文襄公千古!
用户18xxx11
新的疆土
不念过往兮憧憬未来
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吗,,那为什叫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