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相信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都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03 14:21:20

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相信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都会对她有一定的印象,她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反潮流小英雄”。 在今天,我们倡导的是科学引导和教学,如果学生犯了错,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方式。但在几十年前,纠偏的方式就简单得多,就像老话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教育方面,也是“棍棒教育”盛行。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会发生改变呢?要知道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叫黄帅的女性了。 若不是真实发生,或许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一个仅仅五年级的女学生能掀起教育界的一场巨大变革,在整个教育史上掀起不小的水花。而这个女孩,就是黄帅。 1973年,黄帅正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小学就读五年级。从小到大,黄帅就见证了无数的“鞭打教育”,学生们犯了错,就要伸出手掌心挨打,无人反抗,但她一直以来都打心底里感到不舒服。 这天,黄帅班上的一同学犯了一点小错误,老师就立刻当堂批评了那名学生,并且还说要用教鞭敲打他的头部。黄帅觉得这是不对且非常严重的行为,于是她终于不再沉默,而是站出来和老师理论。 在老师眼里,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她不仅没有停手,反而还马上当堂批评了黄帅,事后又组织全班同学对黄帅进行了集体公开批评。黄帅觉得不公平,于是写了篇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很快,这篇日记被老师看见,马上用来当作是黄帅不尊重师长的证据,再次对她进行了批评,还要她站在全班面前读这篇日记。这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女孩来说,无疑是不小的羞辱,黄帅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 于是,黄帅直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投到了《北京日报》,这篇文章的题为《我为什么写给人民日报的信》。在文章中,黄帅写明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还提出了对棍棒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反思。 最终,这篇文章被报道了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不少人都称黄帅为“反潮流小英雄”。在当时,还是有不少人反对黄帅的想法的,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了这么多年,自有它的道理。 但也有人支持黄帅,表示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更多地,是佩服这个五年级的小女孩,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和勇气。 这股热潮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今天,几乎已经看不见“棍棒式教育”了,面对问题,显然是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因为“不想挨打”才规避问题。 后来,黄帅也与她的老师和解,几年后考上大学开始了她新的人生。2017年,她在北京离世,人们又想起那段教育改革的岁月,她的故事引起我们对教育制度和方式的反思。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顺应历史潮流才能长久,教育同样也是如此。

0 阅读:501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