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不顾朱家骅的保释,将关押在渣滓洞的前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处决了。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5-22 03:42:07

1949年,毛人凤不顾朱家骅的保释,将关押在渣滓洞的前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处决了。这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的命运,早在8年前声讨“飞狗院长”孔祥熙,以其影响力带领学生发起运动时便注定了。 20世纪初,12岁的周均时跟随其经营棉纱生意的父亲步入了重庆的学府——正蒙公塾。他的教师杨沧白是同盟会的积极分子,对周均时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巨变,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事件。 1906年,周均时随父亲迁至上海,他的教育旅程继续在中国公学、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以及吴淞商船学校展开。在这一期间,辛亥革命的火种悄然燃起,邹容的牺牲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周均时在学校组织的宣讲会上,大声疾呼反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他的言论激发了同学们的共鸣。 决心深造的周均时不满足于国内的教育环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师从物理学家娄耶,深入研究相对论。周均时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他还有幸听过爱因斯坦本人的讲课,他的笔记本记录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这成为他未来学术和科研生涯的宝贵财富。 周均时的海外学习经历为他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技能。在柏林大学,他不仅修读了研究生课程,并且完成了以弹道工程为主题的博士论文,获得了物理与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这段时间,他还与未来的中国军事和政治领袖朱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曾同吃同住,互相扶持。 归国后,周均时的职业生涯多姿多彩。他先后担任过暨南大学、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教授和院长,抗战期间,他更是担任了同济大学校长以及吴淞商船学院校长。在这些职位上,周均时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研究,尤其是在兵器科技领域,他的贡献尤为显著。在重庆南岸区黄桷垭的工业实验所,他运用在德国学到的先进技术,指导制造出性能优于汉阳兵工厂的德式重型机枪。 1949年,重庆的政治气氛紧张而压抑。在这个背景下,周均时与民革川东分会的领导人王白秘密会面,共同策划了一项大胆的行动:建立一个地下组织,旨在策反国民党的支持者。周均时决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人脉,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发起反抗。 当时,中共在重庆的《挺进报》不幸被国民党侦破,许多党员遭到逮捕或消失,整个组织面临空前的打击。周均时却坚持公开发表演说,鼓励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不应沉默,应积极参与抵抗。他的这番话激发了不少人的勇气,也使他自己成为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目标。 为了更有效地聚集反对国民党的力量,周均时与当地的一些校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文教界应变联谊会”。他们起草了详尽的章程,积极招募会员,并开始秘密进行各种抵抗活动。但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国民党对重庆的控制愈发严密,特别是对学生运动的镇压。 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周均时的朋友们劝他离开重庆,或者前往国外避难。然而,周均时坚决拒绝了这些建议,表达了他对留在重庆继续斗争的坚定决心。他的坚持最终导致了他的逮捕。尽管有多名国民党高官试图为他求情,甚至他的家人也试图通过支付赎金来营救他,但周均时拒绝妥协,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放弃原则。 1949年11月27日,周均时在重庆南郊的松林坡被处决,与他共同牺牲的还有其他几位抗争者。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重庆南岸的凉风垭,不久他的夫人也与他长眠于同一地点。 南山曾是周均时与家人度过许多宁静岁月的地方。周均时的小女儿周遂安,对这个充满回忆的乡间别墅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她的回忆录中,她详细描述了那里的景色:群山环抱,青松点缀,从房间外的阳台上,可以眺望连绵数里的田地,直至天际。她尤其喜爱春秋两季,在阳台上观看季节的变迁和月亮的升起,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她一生的宝贵财富。 1948年,周遂安独自一人前往美国深造,留下了她对家乡的无尽眷恋和对父亲的深情。遗憾的是,周均时在她留学期间去世,家人为了不让她分心学业,直到十年后才告知这一悲痛的消息。当周遂安得知父亲已长眠于南山的消息时,她被深深的悲伤和内疚所困扰。这种感觉直到2009年她81岁回到重庆祭奠父亲时仍旧无法释怀。 周均时的逝去,激起了重庆和四川乃至更广泛地区人民的哀思。在上海,曾受他教导的学生们以及其他教育和科技界的同仁,都深切悼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教育家。为了纪念他的贡献,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内高耸立着周均时的塑像,而在同济大学的学生运动纪念园中,镌刻着他的英名,以此纪念他的无私奉献和杰出贡献。

1 阅读:1501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