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没有听到,眼瞅日军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小战士低声问道:“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赵友金这位年轻的战士,虽刚踏入战场未久,却已显露出卓越的射击天赋,他那双锐利的目光在瞄准器中寻觅目标,心中却因初次承担重任的紧张而踌躇未决。
排长看在眼里,不免有些焦急,对他投以严厉的目光,言辞中满是激励与期待,盼望他能抛开杂念,勇往直前。
在那个伏击行动的清晨,赵友金刚从排长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步枪,心中既兴奋又忐忑,他按照部署,被安排在了前线的一个关键位置上,肩负起阻击敌人的任务。
当侦察兵带来了不利的情报,发现日军人数远超预期,形势变得极为不利,排长大惊失色,深知此时硬碰硬无异于飞蛾扑火,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由于赵友金紧张与迟疑并没有听到还呆在原位,在敌人快到面前时,张嘴询问排长,什么时候开枪,谁知周围的战友纷纷撤离,他仿佛成了孤立无援的孤勇者。
当敌军步步逼近,赵友金猛然觉醒,决定拼死一战,用自己的双手为战友们赢得逃生的宝贵时间。
就在那一刻,赵友金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他紧紧握住步枪,心跳加速,但心中的紧张已被满腔的斗志所取代。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但他更明白,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他必须义无反顾地坚守这个阵地,哪怕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敌人越来越近,赵友金深吸一口气,紧握着步枪的手微微颤抖,但眼神中的坚定却是不可动摇的。
他瞄准了前方,那个即将进入他的射程范围内的日军指挥官,这是他唯一的目标,也是他必须击倒的敌人。
赵友金握紧了手中的步枪,沉稳地拉动枪栓,瞄准了走在最前的日军指挥官,只听一声清脆的枪响,敌人的头颅如同炸裂的气球一般,应声爆裂。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日军阵脚大乱,恐慌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开来,他们四处逃窜,毫无章法,此时的赵友金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趁着混乱沿着战友们撤离的方向快速移动,每到一处有利地形便停下来回身射击,用精准的枪法一次又一次对敌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不远处,排长发现了赵友金英勇的身影,不禁心生钦佩,他用饱含赞许的声音大声夸赞道:“赵友金,你可真不得了,一人之力竟然打翻一群敌人!我们给你的训练总算没有白费!”
自此以后,赵友金这个名字便成了传奇,他以一己之力抵挡住敌军的攻势,成为战友们心中的英雄。
随后的岁月里,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赵友金的英名始终熠熠生辉,他的枪法越来越精准,战绩越来越显赫。
终于在1955年,他以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的身份接受了国家给予的大尉军衔,这是对其一生为国奉献的至高荣誉。
从一名因紧张而犹豫的新兵,成长为一位令人敬仰的勇士,赵友金的故事,正是那个动荡年代中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