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颗芯片8颗废?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后,三星水平越来越差
三星曾经在芯片行业有过辉煌的时刻,但如今却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最近,外界传出三星可能会放弃原定于2027年投产的1.4nm工艺节点,到底发生了甚么事!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星在芯片制造上并不占优势,反而是台积电走在前面,但是在14nm工艺节点的关键时刻,三星迎来了一个“拯救者”,梁孟松。这位在半导体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加盟三星后,迅速改变了三星芯片制造的局面。
在梁孟松的带领下,三星不仅在14nm节点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且还成功跳过了20nm工艺,直接进入了14nm,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FinFET晶体管技术。这一技术突破,使得三星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甚至将苹果的A9芯片代工订单一分为二,台积电和三星各自承担一部分。
然而,好景不长,梁孟松在2017年离开了三星,加入了中芯国际。这一变动,似乎成为了三星技术走下坡路的一个转折点。梁孟松离开后的几年里,虽然三星在10nm和7nm工艺上依然保持了竞争力,但始终没有再出现像14nm那样的技术突破。
到了5nm、4nm节点,三星的技术逐渐暴露出问题,尤其是在功耗控制方面,芯片的效率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高通代工芯片出现过热的情况。这样的技术瓶颈不仅影响了三星的竞争力,还让一些大客户开始选择将订单转向台积电,三星的份额逐渐缩水。
然而,三星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3nm工艺上进行突破,试图通过采用更先进的GAAFET晶体管技术来实现再一次的技术飞跃。这个决策有点类似当年14nm时的决胜之举,但遗憾的是,三星这次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与台积电和英特尔的领先技术相比,三星的3nm工艺在晶体管密度上明显处于劣势,更为严重的是,三星的3nm工艺良率不足20%,也就是说10颗芯片8颗废!
这一点,让许多潜在客户,包括高通、英伟达等,都不敢选择三星代工,纷纷转向了台积电。
不仅如此,三星自己也没能完全采用3nm工艺。比如自家推出的猎户座芯片,就采用了4nm工艺,而不是3nm。三星自己都不敢用的工艺,怎么能指望其他客户来使用呢?
除了技术问题,三星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份额也在悄然下降。到2024年第四季度,三星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份额已经下滑到了8.1%,相比以前的高峰期20%大幅缩水。这一变化,反映了三星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困境。毕竟,单纯依靠技术突破已经难以维持市场份额,稳定的良率和客户的信任才是关键。
目前,三星面临的局面显然不太乐观,尤其是在2nm工艺的推出上,外界也对其能否成功表示担忧。基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形势,三星可能需要先放缓1.4nm工艺的研发计划,集中精力提高现有工艺的良率,改善技术和生产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星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突破,更需要稳定的生产能力和客户基础。如果不能在现有的技术上解决好良率问题,即使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也可能依然没有市场。毕竟,技术的领先必须要能实际应用,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
网友评论
-
2025-03-24 13:05:18
梁孟松是了不起的人物,有爱国心的中国人。
-
2025-03-25 09:25:36
要好好保护粱!严防耶徒弄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