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经常服用的3类药,会破坏身体免疫力,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药物似乎已成为了解决健康问题的一剂灵丹妙药。但众所周知的是,药物总是双刃剑,尤其是那些我们可能会不加选择地经常服用的药物,它们在帮助我们缓解症状的同时,也可能悄无声息地破坏我们的免疫力。 要说的就是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激素类药物。比如,治疗哮喘、过敏性疾病时常用的皮质类固醇,就是其代表。 这类药物能迅速抑制炎症反应,给人带来瞬间的舒缓感,可如果长期服用,它们就会像是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打乱免疫系统的正常秩序,让身体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攻击。 那些家喻户晓的抗生素。在这个看似万能的抗生素时代,一旦感冒发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吃抗生素。 抗生素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会“一网打尽”那些有益的菌群,这些原本在我们肠道中和平共处的微生物一旦失衡,就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力。长此以往,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大打折扣。 大家可能视为“万金油”的非处方止痛药。这类药物如伊布普洛芬等,因为可以不经医生处方购买,所以很多人一疼痛就习惯性地服用。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对免疫细胞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身体的免疫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容易生病。 别忘了我们的老朋友“山川观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因为同型半胱氨酸的值偏高,长期服用叶酸,但病情并未因此见好。即便加入了B12、B6、B1,半年后数值才得以改善。这足以让我们思考,药物并非万能,长期服用更需要谨慎。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探讨。 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是简单的一句“有害”就能概括的。我们提到的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降低自身分泌激素的能力,久而久之引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问题。如何做到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不过度依赖药物,成为了中年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我们还提到了抗生素和非处方类镇痛药。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长期以来的过度使用使得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这不仅增加了治病的难度,也使得曾经的救命药物变得无效。 至于非处方类镇痛药,虽然它们能够迅速缓解疼痛,但过度使用却可能会导致肠胃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如何在治病与保养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医生的建议下适量使用药物,同时关注身体的各种信号,不要等到病痛发作才想到药物。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充足的休息,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于未然的目的。 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来调整心情,释放压力。
不宜经常服用的3类药,会破坏身体免疫力,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药
疾冰预防说
2024-03-27 09:43:11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