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提升1000%!拜登也没有料到,天津大学立大功!

在美国对华为实施断芯之初,余承东就曾坦言:我们太相信全球化了,很后悔没有早点入局半导体制造这个重资产领域。其实不只是华为,整个国内芯片市场此前都一直秉持着“造不如买”观念。
早在20年前,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就发出过警告,称国产半导体存在“缺芯少魂”的短板,如果不及时弥补,未来很可能会被“卡脖子”,影响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果然,徐冠华部长一语成谶。随着华为5G的崛起和麒麟芯片的诞生,老美再也坐不住了,为了巩固自身科技“霸权”,它毫无底线的“抡起”了半导体制裁大棒,利用长臂管辖、断供等一系列非商业手段对中企进行打压。
庆幸的是,经历了美芯带来的“卡脖子”之痛后,国内市场如梦方醒,开始沿着自研路线大力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国产半导体的巨大进步有目共睹,例如5G芯片、国产CPU等,均已实现突破。

但客观来说,国产半导体与美西方国家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作为半导体芯片的发源地,美国在基础技术专利优势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且几乎渗透了从上游光刻机制造到下游半导体代工的整个产业链。
如今ASML已研发出2nm光刻机,而国产光刻机的制程却只有90nm,还有台积电和三星,现已实现3nm工艺芯片的量产,而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由于没有高端EUV光刻机,仍停留在7nm以上的水平。

面对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国产半导体没有一二十年的努力恐怕很难迎头赶上。因此,正如倪光南院士给出的建议:中国芯要“两条腿”走路,既需保持对传统芯片的自研,也要在新型材料方面加大创新,力争“换道超车”。
就在近日,国内传出重磅消息,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在石墨烯半导体的研发上迎来突破,通过使用特殊熔炉将石墨烯生长在碳化硅晶片上的方式,成功制备出了可覆盖在碳化硅晶体表面的单层石墨烯,也就是外延石墨烯。

此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业界的轰动。要知道,这是全球第一个以石墨烯为基础材料制成半导体芯片!测试结果显示,相比美西方主导的硅芯片,天津大学研发的石墨烯芯片在运行速度方面提升了1000%!
最关键的是,石墨烯材料属于单层碳原子结构,具备更为出色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其芯片制造过程可大幅降低对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依赖。

对于这样的结果,拜登估计也是始料未及。要知道,为了阻碍中国芯片自给自足的步伐,老美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持续加码限制,先是限制EUV光刻机和高端光刻胶对大陆市场出货,去年初又联合日、荷两国制定三方协议,把包括DUV光刻胶在内的数十种关键材料设备都列入了管控清单。
尤其是日本,为迎合老美,竟然把管控范围扩大到了45nm制程。彼时外界纷纷议论,称中国半导体或将因此而倒退十年。但事实证明,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具智慧的民族,中国也从来不惧封锁,你越是封锁,我们就会越强大。

四个多月前,华为发布了高端旗舰手机Mate60 Pro,它不仅具备5G功能,就连麒麟芯片时隔三年也再度问世。据悉,该芯片制程为7nm,且不含任何美国配件与技术,这标志着国产半导体已完成产业链升级。
如今天津大学更是在石墨烯“赛道”率先取得突破,这意味着,美西方精心编织的封锁大网已彻底“漏气”了,甚至在未来石墨烯芯片的竞争中会落入下风。
当然,我们不提倡盲目的吹捧或者唱衰,科研创新永无止境,“中国芯”若要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坚持自主研发,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惧任何对手!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