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龙年,那就说说苏轼诗中的龙。苏轼有不少诗句写到龙,如《双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惟有蛰龙知。”
相传宰相王珪曾经构陷苏轼有不臣之心:苏轼身陷“乌台诗案”,“神宗本无意深罪”,一日,宰相王珪告诉神宗:“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
神宗愕然说:“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
王珪举苏轼《双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惟有蛰龙知”之句为例,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知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
王珪这个解诗手法,可与李宜之相媲美。幸亏宋神宗并不糊涂,说道:“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王珪一时语塞。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乌台诗案”过后,苏轼贬谪黄州,神宗怜之,欲起用,王珪阻挠:“轼尝有‘此心惟有蛰龙知’之句,陛下龙飞在天而不敬,乃反欲求蛰龙乎?”
章惇时任副宰相,反驳王珪:“龙者,非独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龙也。”
神宗也说:“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
退朝后,章惇诘问王珪:“相公乃欲覆人之家族耶?”
王珪将责任推到舒亶身上:“此舒亶言尔。”
章惇骂道:“亶之唾,亦可食乎?”舒亶吐出来的唾沫,你也要吞下去吗?
一个故事有不同版本,说明那很可能是文人之间的讹传,不可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