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地名志》在线阅读——天成镇 龙潭村
编者按:地名志,是一个地方以地名普查资料为基础,征集编写出版的地名资料书,是全面准确呈现地域的地名信息,反映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活化石”。《陇县地名志》由宋江平同志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6章26节40多万字,收录编写各类标准地名2652条。该书的出版发行,具有法定的性质,是加强地方地名管理和标准使用地名的重要依据,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该书先后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中省市县历史博物馆,中省市县图书馆,陇县档案馆、各学校图书室等收藏。近日,《陇县地名志》被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评定为优秀志书。

龙潭村
八龙潭村地处天成镇西南部,关山南部地带, 由八龙潭、苏家河两个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村委会驻地八龙潭,距离镇政府驻地上寨子32.8千米,距离关山管委会驻地店子 12.5千米,辖7个村民小组 ,分居于 16个自然村。东接八渡镇,北连老虎沟、店子,西南与宝鸡市陈仓区西山接壤,村域面积25平方千米。居民总户数220户,总人口 886人,汉族。农作物可种植玉米、大麻,经济来源以畜牧养殖、外出务工为主。村设有小学 1所
八龙潭Bālóngtón 地处关山南部 村委会驻地,距镇政府驻地上寨子32.8千米。村境有潭水八处 ,故有雅士取名八龙潭 ,清末名士方友石有 "一潭一龙蟠 ,八龙踞八潭"之诗句。居民 54户230人,汉族
银洞沟 位于八龙潭东南 3千米,山沟地形,盛产云石,因其色泽如银,故名银洞沟 住5户 24人,汉族。
木头沟 Mìtou9ōu 位于八龙潭东南4千米,山沟内林木茂密,俗称木头沟。住2户 9人,汉族。
大石成沟Dàshíchéng9ōu 位于八龙潭东北2千米 土石山沟, 东西二沟交会处面积较大 ,故称大石城沟,后演化为大石成沟或大石陈沟。居民20户 81人,汉族。
远门 亦称远门下,位于八龙潭以东2.5千米,村在沟底,村后坡上曾有寺院,故称院门,后谐音远门。清同治年间,寺毁于火。居民22户 102人,汉族。
小庄沟 位于八龙潭以东,远门村北一小沟,故名,距八龙潭3千米,住2户 6人,汉族。
东沟老 位于八龙潭东此,远门村正北,沟之深处,故名,距八龙潭4千米,住6户3 人,汉族。
南沟河Nángōuhé 位于八龙潭东南 远门村正南深沟小河旁 故名 距八龙潭3.5千米。住8户45人,汉族。
仓房沟cāngfánggōu 位于八龙潭东南, 远门村正南深沟中部 距八龙潭5千米。沟深林茂,早年村民为逃匪患,常藏匿于此,故名藏房沟,后演化为仓房沟。住4户 17人,汉族
南沟岭Nán9ōulǐng 位于八龙潭东南,南沟河上游之山岭上,故名, 住9户 56人,汉族。
杨家沟yángjiāgōu 位于八龙潭以北1.5千米 因杨姓居南北走向山沟而得名。居民 14户 72人,汉族。
张家河口 位于八龙潭以西 1.5千米,苏家河与王家岔沟河交汇处。因张姓早居而得名,居民 11户40人,汉族。
苏家河 sūjiāhé 位于八龙潭以西5.5千米处,苏家河为关山南部较大河流,苏姓居河畔村俱以苏姓,原苏家河村委会驻地。2005年苏家河村并入八龙潭村委会,居民 16户67人,汉族。
陈家窑 chénjiāyáo 位于八龙潭以西7千米处。因明代陈姓居窑洞而得名。居民 16户 68人,汉族
梁家庄 Liángjiāzhuāng 亦称梁家村。位于八龙潭以西3千米,因明代梁姓早年定居而得名。居民 14户 65人,汉族。
来源:《陇县地名志》
主编:宋江平
编辑:卢 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