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ASML”来了!深圳大厂官宣5nm光刻机,技术100%自研!
中国的“ASML”诞生,深圳大厂官宣5nm光刻机,技术100%自主可控!
当ASML的工程师还在为下一代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调试激光器时,深圳的一家神秘企业正用"中国名山"改写半导体装备史。
2025年3月26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6馆6301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深圳新凯来工业机器有限公司首次亮相SEMICON China 2025,一口气发布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的31款设备。
从EPI外延沉积到ALD原子层沉积,从刻蚀机到量检测设备,这家成立仅3年的企业用"峨眉山""武夷山""普陀山"等系列产品,向世界宣告: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主可控时代,真的来了。
"名山"阵列打破技术封锁展台上最吸睛的莫过于EPI"峨眉山"外延设备,这款专攻第三代半导体的设备支持1200V-6500V高压芯片制造,碳化硅外延片良率突破90%,性能直逼美国应用材料的Centura系列。
更让行业震动的是ALD"阿里山"原子层沉积设备,其独创的纳米级薄膜均匀性控制技术,让5nm制程的薄膜厚度波动控制在±0.3埃(1埃=0.1纳米),而东京电子的同类设备参数为±0.5埃。
新凯来工艺装备线总裁杜立军透露,这些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已实现100%国产化,完全规避了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出口管制风险。
对比国际巨头,新凯来的技术突围充满"反差美学":ASML的TWINSCAN NXT:2000i光刻机需要10万个精密零件,而新凯来的刻蚀机"武夷山3号"用自研静电卡盘专利(CN119069414A),将晶圆温度波动压缩至±0.5℃,良率提升15%,成本却只有东京电子GigaFill E8系列的60%。
这种性价比优势让中芯国际(深圳)产线迅速导入ALD设备,预计2025年三季度实现7nm工艺验证。
全产业链的"中国方案"新凯来的野心不止于单一设备突破。其发布的PX量测设备"沂蒙山AFM"分辨率达到0.1纳米,可检测3nm节点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缺陷;功率检测设备"RATE-CP"测试机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全参数检测,精度比Keysight同类产品高12%。
更关键的是,这些设备与深圳重投集团布局的碳化硅材料基地、华润微电子特色工艺产线形成闭环,构建起从材料到制造的完整生态链。
这种系统性突围在数据上尤为震撼:新凯来已申请超过200项专利,其中58项光学设备专利使加热效率提升30%,127项工艺设备专利将晶圆加工电荷释放速度加快40%。
与其紧密合作的至纯科技、奥普光电等企业,仅2024年三季度就获得8000万元订单,预计2025年供应链产值将突破50亿元。
而国际巨头AMAT的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PVD设备份额已从85%下滑至72%,新凯来的"普陀山"系列正在撕开这道裂缝。
国产化率的"加速度"回看2023年,中国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但新凯来的入场让这个数字在2025年一季度飙升至4.34%。
其光学检测设备"岳麓山BFI"已完成客户验证,计划2025年底量产;X射线量测设备"蓬莱山FXRD"更是突破海外垄断,在存储芯片检测场景中实现零的突破。
这种进步让ASML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在季度会议上承认:"中国在成熟制程设备的创新速度超出预期。"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新凯来将设备命名为中国名山——这不仅是对地理标志的致敬,更是对技术高地的宣示。
当"武夷山"刻蚀机的等离子体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12电子时,当"峨眉山"外延设备的温度均匀性控制在±1℃以内,这些冰冷的参数背后,是中国工程师用5.2万小时实验攻克的技术壁垒。
正如斯坦福大学半导体研究中心报告所言:"深圳正在复制埃因霍温(ASML总部所在地)的奇迹,但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
从2021年默默成立到2025年引爆全球半导体圈,新凯来的故事像极了ASML的早期岁月。
当"阿里山"ALD设备通过中芯国际验证,当"普陀山"PVD设备定位精度达到±1.3μm,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经传递,中国半导体装备不再只是追赶者,而是规则重塑者。
正如《南华早报》在展会次日头版所写:"这些以山命名的机器,正在堆砌成新的技术长城。"
或许用不了多久,世界半导体地图上,深圳将与埃因霍温、硅谷并列,成为第三个闪耀的坐标,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网友评论
-
2025-04-01 09:23:37
假的
-
2025-04-01 17:06:07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一句话就能破防吗,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