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临近尾声,大盘风格或将逐步回归
随着两会结束,逐渐进入到2025年一季度尾声阶段,A股市场风格切换的讨论再度升温。今年以来,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科技板块表现强劲,资金集中活跃于科技股和港股市场,而A股权重板块表现相对疲软。然而,随着市场即将进入4月,历史数据显示,大盘风格往往在这一时期重新占优。因此,或可一同探讨大盘风格回归的可能性及其背后的逻辑。
今年以来资金流向:科技板块与港股市场主导
2025年春节长假以来,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受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科技板块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以TMT(科技、媒体、通信)为代表的成长股表现亮眼,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与此同时,港股市场也因估值优势和海外资金增配的影响,成为短期资金的重要去向。相比之下,A股权重板块,如金融、地产等大盘价值股,表现相对较弱。
这种资金分化的背后,既可能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也有市场情绪的推动。然而,随着科技板块估值逐步抬升,交易拥挤度相对有所提高,部分资金开始寻求更具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这种资金流向的变化,为大盘风格的回归提供了潜在动力。
大小盘风格现状:分化显著,大盘风格或逐步走强
从大小盘风格的表现来看,今年以来大小盘风格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小盘成长股在乐观情绪和资金推动下表现强势,而大盘价值股则因复苏节奏相对平缓等因素而表现相对疲软。
如果用申万大盘指数和申万小盘指数衡量大小盘风格的表现,用申万大盘指数/申万小盘指数来计算大小盘风格相对强弱程度。今年以来,小盘风格持续维持强势,而现在大小盘风格的差异程度,或者说小盘风格的强势程度,处于近两年以来较为极致的水平。在分化日益加剧的行情中,大盘风格逐步回归的可能性也正在增加。
图1:申万大盘/小盘指数
最后,从历史数据来看,4月或许是A股市场风格切换的重要时间窗口。4月是A股市场年报和一季报的集中披露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大盘股通常具有较稳定的商业模式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其业绩表现往往相对确定和透明。相比之下,小盘股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因此,随着业绩因素对市场的边际影响逐渐增强,大盘价值的表现或许也将相对占优。
综上,大小盘风格的切换时点往往难以精准预判,通常只有在某一风格明显占优后,市场才会“后知后觉”,而此时可能已进入行情的后半段。因此,投资者可考虑采取哑铃型策略进行均衡配置,即在成长与价值、大盘与小盘之间寻求平衡。对于当前在科技、主题板块配置较高的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持仓结构,适当增加大盘价值股的配置,或许是应对风格切换的有效方式。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本资料所涉产品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或外部数据库等,我司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投资者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内容为准。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相关排行(如有)均为内部评定结果,仅供参考。
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基金投资实行“买者自负”原则,投资者自行负担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