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 都站着不靠谱的父母!

职场 09-27 阅读:4 评论:0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不靠谱的父母

当我们谈起养孩子,有人就会说“自己根本就不会教育孩子了”,而这类父母往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眼里全是孩子的缺点,没有看到任何优点,而看到的缺点越多,就会越纠结痛苦。而现实是,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问题更多的父母。

我曾经收到一位妈妈邮件,几百字都在诉说孩子的问题,说孩子磨蹭,把妈妈说的话当耳边风,只有吼叫才能听进去。

孩子耍赖,说好只看一集动画片,看完不同意,要继续看,强行拔掉后就发脾气、踢墙,甚至还打人!

 妈妈应对的方法是暴力收拾孩子一顿,或者对孩子大吼大叫一通,因为她工作白天很累,回到家后已经没有任何耐心了。 

还提到孩子很喜欢玩手机,常常趁父母不注意就玩,因为自己忙的时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就会让孩子玩手机,自己感到很无奈,对孩子没有一点耐心,孩子不听话就打他,骂他,恐吓孩子。

 还有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会要求买玩具或者零食,不买就一直嚷嚷,直到烦的不行妥协才停下。 

看到这位妈妈的话,我猜很多的妈妈都能找到一些相同的痛点,只是面对这些问题,你的反应如何?说到底,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往往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造成的。

 

经常吼叫孩子,只会让孩子习惯你的吼叫,甚至忽视你的情绪,你在那歇斯底里的吼叫着,孩子却还是我行我素,急得你不行。

长期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以致于有一天,你的吼叫也变得毫无意义。

 

打骂永远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失控的父母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往往被直接挡在心房之外,因为没有谁会接受一个情绪失控的人。

当然,你过度的反应也许会真的吓到孩子,那样的结果往往跟你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

除了情绪的折磨以外,最让父母觉得痛苦的应该是孩子“不听话”,比如,前面妈妈所提到的,孩子爱玩手机,不听话,但这个手机是谁放在孩子手上的呢?绝不是孩子自己,而是父母。

有时,因为父母自己的需要,不得不请出这个“电子保姆”,当孩子喜欢这个有趣的电子保姆,上瘾之后,父母又气又恨地禁止孩子接触,这样是不是有点太霸道?正常的孩子都会反抗的。

 

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是很多家长都头痛的问题!

我们楼下最近有一个商店的老板,常常责骂自己的儿子玩游戏,但每次骂了一分钟,他自己就一边看店一边继续玩手机游戏,他的意思是老子是大人,可以玩,你是小孩就不能玩,而做完作业的儿子,总是会打开电脑跟几个小伙伴玩游戏,都成了一种习惯。

 

很多所谓“不听话”的孩子都是父母造成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得自律,有规矩。谈及规矩,往往让父母头疼,无法执行,执行了也没效果,孩子坚决抵抗,怎么办?

 

上文中的妈妈说起孩子耍赖的事,孩子天生就是谈价还价的高手,他们很会察言观色,见缝插针地为自己谋取点小小的好处。

 

面对孩子耍赖,以暴制暴逼孩子就范,很好吗?比如孩子还要看,直接拔掉插头,这下孩子就火了,捶墙打人,情绪失控。

父母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那不仅仅让亲子关系紧张,而是会造成孩子的情绪障碍,孩子会一直过不了这关,控制不了自己,重庆那个因为爸爸不准看动画片就跳楼的孩子,就是长期情绪化的结果。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是一气之下的问题,而是很多年都没有人正视他的情绪,要么忽视,要么大吼大叫的打压,表面上屈服了,其实,内心的负能量不断地聚集,像一个黑洞一样,吞噬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知道大部分父母都对孩子树立了规矩,只是规矩执行不了,一个是孩子一闹就满足,比如上文的妈妈,孩子吵着要买零食,没办法的她还是妥协了,那孩子下次还会让你妥协。

看电视也是这样,孩子也闹了,你为什么就不妥协?为什么要拔掉我的插头?为什么不让我把这个动画片看完?孩子的内心就是紊乱的,不知道该遵守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紊乱就是父母自己打破规矩,不断妥协造成的。

 

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我们知道签合同有时会有一个补充协议,就是怕有些突发情况我们想不到,那就临时补充协议,但是不能违背之前的合同主体。

 

所以当儿子有一天真的想多看一集动画片的时候,我会问他原因,他说想把这个情节看完,看这个小主人公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拜托爸爸,只要一小集。

那我就会跟他强调一下,这次爸爸理解你,但是我们的规矩不能打破,下次要遵守,相当于签订了一个补充约定。

 

当孩子慢慢地有了这种契约精神,随着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就不要签这样的补充约定了,而这样的办法会比无条件地妥协,或者暴力使之屈服有用一些。拥抱未来育儿师点评:

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指责,不是上纲上线打标签,而应该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当孩子小的时候,你真的能读懂他们吗?而孩子大了的时候,你又了解多少呢?

其实,最需要教育的往往是父母。一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被很多的人盯着,而父母的问题呢?却没有一个人来指出。二是因为孩子从0到6岁,父母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孩子的成长状况是家长教养的反应,孩子本身没有错。

有一位妈妈说,一直在探寻最简便易行的育儿理念,摸索近四年,体会到还是“言传身教”四个字,要求孩子做到,首先得父母自己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不要奢望孩子能做到,这对孩子也不公平。 学习幼儿教育,每天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