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粉马到小贷之王:在大陆经营高息小贷的香港马氏家族值得关注

推荐 03-07 阅读:11 评论:0

陈聆听/文

近期,维信金科(02003.HK)的股票价格波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联交所的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2月3日,马廷雄以每股0.95港元的价格增持维信金科2946.22万股,增持后持股总数达到24774.04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50.62%。

马廷雄作为维信金科实控人,其家族在香港地区颇有名气,其父亲是《东方日报》创建人,更是香港海洛因大亨,其兄弟马廷强、马庭伟,前者为知名演员黎姿的丈夫,有香港“跛脚富豪”之称,后者曾和马廷雄一起收购了海鑫集团。今天来盘点一下曾风极一时的马氏家族如今发展如何。

从码头苦力到“地下司令”的马氏兄弟

马氏兄弟马惜如、马惜珍出生于广东潮汕贫苦家庭,父母早亡后寄人篱下,1949年随“逃港潮”偷渡至香港,栖身码头从事苦力。

在码头工作期间,马氏兄弟结识了国民党在港余留残部、后来在香港混迹黑道并经营街头赌博的王从军,也就是绰号“字花王”的人。兄弟俩拜其为干爹,自此命运发生转折。“字花王”将自己的生意交给他们打理,在“字花王”的建议下,还加入了同为潮汕派的“福义兴”社团。马氏兄弟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进入“福义兴”后,马氏兄弟展现出了非凡的经营头脑。他们打破当时赌档坑人的潜规则,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经营方式对待赌客。这种经营模式吸引了大量赌客,他们也借此积累了第一桶金。

随着财富的增加,马氏兄弟的野心也不断膨胀。他们不满足于赌档生意的利润,开始寻求新的赚钱途径。他们将澳门火爆的赛狗项目引入香港,做起了赛狗庄家,吸引了众多富豪参与。经营赌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配套的金融业务有利可图,便开设金融公司。

在涉足多个领域积累了一定资本和人脉后,马氏兄弟将目光投向了更暴利的行业——毒品。当时,他们的大客户“跛豪”吴锡豪在毒品生意上赚得盆满钵满,这让马氏兄弟十分眼红。

上世纪60年代末,马惜如通过王从军的牵线搭桥,前往金三角与国民党残军李文焕取得联系。李文焕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为马氏兄弟提供毒品,但要求他们在香港组建特务网络。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和寻求更多“保障”,马惜如答应了这一条件,从此彻底投身毒品生意。

马惜如负责主导毒品生意,从金三角购入毒品后,通过香港的分销网络将毒品销售出去。而弟弟马惜珍则负责收货、洗钱,他将赚来的非法收入投资到贸易公司、办公大楼、电影院、餐饮酒吧等产业,试图将脏钱洗白。

1969年,为了进一步洗白身份、进入上流社会,马氏兄弟创办了《东方日报》。1970年,报纸发行量突破1.5万份实现盈亏平衡。1976年,日销量突破30万份,正式登顶香港报业头把交椅,这一纪录保持至今。

这份报纸表面上是正规的传媒机构,实际上这份报纸不仅为毒品交易传递暗号,还成为了洗白非法收入的重要工具。凭借低价策略和一些营销手段,《东方日报》迅速打开市场,连续29年成为香港销量冠军,被坊间称为“F报”。

《东方日报》不仅是他们的洗钱工具,更成为家族进军上流社会的跳板。在坊间,马惜如以卖粉为主,被称为“白粉马”,马惜珍通过赞助慈善、加入香港赛马会等策略成功跻身政商名流,由被称为“金马”。

在毒品生意和《东方日报》的双重运作下,他们的毒品销售网络甚至遍布东南亚。最高峰时,他们销售的毒品高达700吨,远超“跛豪”的35吨。据港府廉政公署档案显示,1974-1977年间,马氏集团涉嫌走私毒品超700吨,涉案金额高达20亿港元。

此外,兄弟俩投资房地产和财务公司等,构建“黑金—洗白—再投资”的闭环。因此与新义安社团的龙头家族、14K社团的洪汉义、义群社团的跛豪一起,被江湖人称为“黑道四大家族”,成为了香港“地下世界”的“司令”般的存在。

马氏兄弟被通缉后逃亡,后辈撑起东方日报

1975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专案组,专门彻查马氏兄弟的犯罪事实。马惜如、马惜珍兄弟因涉嫌走私700吨鸦片被港府通缉,与“跛豪”吴锡豪并称“香港三大毒枭”。在警方执行逮捕令前,马惜如提前潜逃台湾,马惜珍则在被捕后通过20名太平绅士联名保释,旋即弃保逃往台湾与兄长会合。这一逃,两人再未踏上香港土地。

逃亡期间,马氏兄弟在台湾低调蛰伏。马惜如于1998年病逝。2015年,77岁的马惜珍在台北病逝,家人遵其遗愿将遗体防腐处理后运回香港。

尽管创始人逃亡被通缉,《东方日报》在家族掌控下持续扩张。1977年,马惜珍之子马澄坤接任社长,马惜如之子马廷强帮忙打理集团业务,家族后辈几人共同开启集团化发展新篇章。

马澄坤通过赌马新闻、增设社会服务专栏、成立慈善基金会等策略,使报纸连续46年稳居香港销量第一。1987年东方报业集团上市,公开发售超额认购310倍,创香港新股认购纪录。集资所得2.5亿港元用于建设九龙湾报业中心,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电脑排版系统。1990年代先后推出《东方新地》《太阳报》等7份子刊,建立门户网站orisun.com,成为香港最早布局数字化的媒体集团。

1998年,由于东方报业集团一切事务均已运作成熟,此时的马廷强功成身退,将集团交由几位兄弟姐妹,开展他的新事业。

2021年,马氏家族提出以8.78亿港元私有化该集团,理由包括“流通量偏低”“节省管理成本”。私有化方案以每股0.95港元收购,较市价溢价15.9%,但较每股净资产折让18.1%,引发小股东争议。2021年更名为"东方企控集团"。截至2022年,集团总资产突破120亿港元,数字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8%。

尽管创造商业奇迹,《东方日报》始终伴随争议。1990年代因刊登影射政要的漫画遭政府警告,2000年后多次卷入"封杀艺人"事件。2014年创办人马惜珍申请撤销35年前的逮捕令,引发社会对媒体与黑帮历史关联的讨论。

然而,传统报业的黄昏悄然降临。2024年财报显示,东方企控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0.22%,净利润下滑18.36%。面对数字化冲击,集团尝试转型,投资电动车广告、拓展物业等边缘业务,但转型成效尚未显现。

目前《东方日报》的高级管理人员依旧是马氏家族成员,马澄发、马澄财亦为马惜珍后代,林顺泉则是两人的舅父。

图源:东方企控集团有限公司

而马惜如有三个儿子,长子马廷强以合法商业和慈善事业重塑家族形象,次子马廷雄深耕金融科技领域,三子马庭伟则低调管理海外资产。

长子马廷强:脱离家族阴影,创立合法产业。

在前面推文我们就聊过马廷强,马廷强因小儿麻痹症致残,自幼与黑道划清界限。1998年,他离开家族企业东方报业集团,独立创办“宝贵实业”“港汇控股”等6家公司,涉足医疗、投资及慈善领域。其商业策略注重稳健与合法化,逐步摆脱家族涉毒历史的影响。

2009年与香港女星黎姿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二人共育有三个女儿,家庭生活温馨和睦,并且共同经营医美公司卓珈控股(1827.HK),并于2017年推动其上市。此外,他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通过慈善捐款和两岸经济合作提升社会形象。

次子马廷雄:金融科技领域的隐形操盘手。

马氏家族发迹于马惜如、马惜珍兄弟的毒品帝国,尽管后代转向合法产业,但维信金科的盈利模式被舆论视为“黑金洗白”的延续。下文我们将详细介绍。

马廷雄现任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同时也是该集团的联合创始人。根据维信金科信息介绍,他曾担任多家知名国际机构的高级管理层职位。2004年9月至2008年11月,他出任寰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0年,他还担任中信资源控股执行董事。

三子马庭伟:低调的家族资产管理者。

马庭伟长期协助马廷强与马廷雄处理商业事务,曾担任卓珈控股董事,负责医美业务管理。2020年参与海鑫集团股权交易,与马廷雄共同持股79.04%,后逐步退出。相比两位兄长,马庭伟极少公开露面,其商业活动多通过控股公司进行。

维信金科,马氏家族“黑金洗白”的延续?

2006年,海归廖世宏成立维信金科,瞄准内地消费金融市场。通过“担保+信托”模式,维信金科早期与外贸信托合作发行集合信托产品,但业务模式已埋下隐患——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

2011-2017年,维信金科通过多地小额贷款牌照布局网络信贷,推出“卡卡贷”“豆豆钱”等多项产品。尽管表面合规,但裁判文书显示,其实际年化利率长期突破36%监管红线。公司因高利率(实际年化达47%)屡遭投诉。

经反做空一线研究,发现维信金科旗下豆豆钱等平台还存在利用虚假评估收取会员费、提前收取利息、拒绝借款客户主动还款逼迫其逾期并加收逾期费用、暴力催收、数据滥用等行为。

维信金科屡遭投诉暴力催收、数据滥用,黑猫平台相关投诉上万条。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其法定代表人廖世宏先生担任法人代表的其他矩阵公司中存在大量判决书,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直接指称维信金科的矩阵公司存在“套路贷”和刑事犯罪行为。

新浪黑猫投诉维信金科相关关键词一览表

说明:

1、本数据来源于新浪黑猫投诉,所有数据均为不同时期查询所得;

2、投诉中有一人多次投诉的现象,由于数据量巨大,未能一一识别;

3、关键词不同,时间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4、本次表格中数据若与过往发表文章数据发生冲突,以本次数据为准;

维信金科及关联公司诉讼统计表

说明

1、数据来源于天眼查和中国裁判文书网;

2、天眼查信息是该网站记录的各地法院公告和开庭公开信息,有可能存在几条信息共同指向同一案件的现象,且同一案件可能存在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书,同时还有开庭公告和执行公告;

3、中国裁判文书网判决书数据是各地法院公开数据,也有可能存在多条信息指向同一案件的情形,且可能会出现同一案件的一审、二审和再审的判决文书,由于技术手段有限,我们未能一一分析,因此未能做到信息准确;

2018年维信金科港股上市,其招股书披露,公司逾期率高达8.9%,但凭借TPG、刘央等资本加持,市值一度突破百亿港元。上市后,马廷雄开始“买壳”游戏:2020年2月,其以1.28亿港元折价收购海鑫集团(1850.HK)60%股权,通过一致行动人持股达79.04%,远超港交所公众持股下限。为规避监管,马廷雄紧急配售股份,这一操作被质疑为“洗壳”,为后续资产注入铺路。

同期,维信金科试图引入宁波商人郁国祥近40亿港元投资,但因疫情告吹。值得关注的是,郁国祥曾卷入上海社保案,其资本背景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在维信金科发展过程中,还有另一位马氏家族成员Ma Ting Yiu的助力。2016至2017年间,Ma Ting Yiu与维信金科旗下全资附属公司维信理财香港达成三份贷款协议。按照协议,Ma Ting Yiu 向维信理财香港提供了总额达3亿港元的贷款资金,这笔资金被专项用于消费信贷业务的日常运营周转。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可知,Ma Ting Yiu 与马廷雄存在紧密的亲属关系,他是马廷雄的兄弟。

马廷雄的资本触角与赌王何鸿燊家族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维信金科非执行董事叶家祺同时担任何超琼掌舵的信德集团独董,而2023年维信金科收购的葡萄牙银行BPG,其卖方FundacaoOriente正是何鸿燊旗下澳门旅游娱乐公司设立。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香港本土,维信金科2023年推出年化利率47%的“卡卡贷”产品,目标直指低收入群体(月薪≥5000港元)。尽管香港法定贷款利率上限为48%,但其通过“迎新返现”等营销手段诱导借贷,被指利用利率擦边球策略。

马廷雄家族的资本网络高度封闭。马庭伟曾参与海鑫集团运作;马廷强(黎姿丈夫)控制卓珈控股,这种家族内部资金循环,有网友怀疑其有可能是为了规避外部审查,但目前并未有明确证据指明。

马廷雄通过资本运作构建起横跨金融科技、地产、消防设备的商业帝国。然而,维信金科旗下的小额贷款业务、暴力催收投诉,以及其与赌王何鸿燊家族的隐秘关联,这位“隐形操盘手”似乎正在布局背后的灰色产业网络。

[引用]

① 看完马廷强的家族背景,才知道黎姿为什么会嫁给他.黑史研究员.2017-05-09.

② 四大家族之“马氏兄弟”,坊间称为“地下司令”,死前却遗憾终生.百家号.2023-09-02.

③ 放贷上千亿、盘下赌王资产,维信金科背后的隐秘资本江湖.财富质点.2023-06-15.

④ 维信金科背后的香港富豪:马廷雄家族买壳海鑫集团.达摩财经Pro.2020-02-12

⑤ 维信金科最新动态:布局香港大本营,回归信用卡代偿.海右财经.2023-08-25

⑥ 维信金科上半年亏损近10亿,曾搭售永安意外险年化高达55%.开甲读财.2020-07-08.

⑦ 转型陷阵、利润腰斩,维信金科何去何从?.DoNews.2024-11-29.

⑧ 父亲是《东方日报》创建人,更是香港海洛因大亨——黎姿的残疾老公马廷强背景惊人.天生丽人.2017-01-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