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能“听懂”大人的话?早于这个年龄,恭喜你有个聪明娃

育儿 05-13 阅读:763 评论:0

很多妈妈说,自己带娃时,即便孩子不会说话、听不懂,她也会自顾自地跟娃碎碎念。

出去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妈妈和你商量一下。

说多了,妈妈自己都觉得好笑,跟孩子说这么多干啥?他又听不懂。

可是突然有一天,你说我们要出去散步了,妈妈抱一下吧。毫无准备的,他突然张开手,满脸期待地看着你。

那一刻,你自己都惊呆了:“孩子居然听懂我的话了!”

这种喜悦,真的难以言喻。

那你知道,孩子多大能“听懂”你的话吗?早于这个年龄,恭喜你有个聪明娃!

一: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得懂”?

很多妈妈以为,“听懂话”,得等到孩子开始说话,甚至能正常对话之后。

但其实不然。

听得懂,不等于能说出来。就好像很多人能听得懂英语,却说不出来。

而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要早得多。

研究发现,大多数孩子在12个月左右(也就是1岁),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和语气。

像“吃饭”、“不要”、“来”、“抱抱”这种高频词,他们虽然不会说,但能从我们的语调、表情、动作中“猜到意思”。

再往后,到18个月时,他们大多数能理解更复杂一些的句子,比如“把玩具放进箱子里”“妈妈一会回来”这样的小指令。

所以,如果你家娃才一岁出头,已经能做出一些“听懂了”的回应,比如你说“来”,他就向你爬过来;

你说“不可以”,他虽然嘴巴没动,却皱了下眉、停了下来——这就意味着,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你的语言了。

孩子听懂说话的能力,不是在某一天突然灵光乍现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慢慢积累的。

如果用心观察,你会在其中发现,那些他开始听懂你的“迹象”。

二:这些迹象,说明他在“开窍”

以下这些迹象,说明孩子在语言能力方面“开窍”

①会做动作配合

当孩子会走后,却还不大会说话,但能配合我们的话做动作。

比如我们说“把水杯给妈妈”,他就乖乖递过来了;

我们说“来抱抱”,他就高高举起小手。

这种“语言+动作”同步出现,是他听懂的一个重要信号。

②能听懂“禁止性”语言

你说“不可以”,他先看你一眼,然后犹豫着停下来——虽然还不太情愿。

这说明,他不仅听懂了我们说的,还能判断出其中的“情绪分量”:如果我这样做,妈妈会不高兴。

③有“指物”反应

你说“狗狗在哪儿?”

他就望向阳台上那只毛绒狗,甚至用手去指。

能通过语言,去匹配实物,是语言理解力开始建立的关键节点。

④用“肢体语言”回应你

虽然孩子嘴巴还不会讲完整话,但他会点头、摇头,甚至皱眉、撅嘴。

这些小动作,都是他理解你话语的方式。

别小看这些“不会说”的回应,它们是孩子主动参与交流的表现。

语言的开始,不是从嘴巴,而是从耳朵、眼神、动作开始的。

三:为什么说“听得懂早”的孩子,更聪明?

“聪明”有很多种,不是一味“早说话”就叫聪明。

但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理解力。

听得懂,是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语言理解,不仅仅是语言,更是孩子大脑,对外部世界的逻辑加工能力。

如果他在还不会说话时,就能从我们的语气和话中,推理出“妈妈的意思”,这说明,他的大脑在“提前准备”。

特别是以下这些特征的孩子,往往在语言和思维方面发展得更快:

●喜欢模仿,哪怕一句没听懂,也会模仿语调;

●能提前理解“先后”逻辑,比如“吃完饭再出去玩”;

●懂得观察别人的情绪,比如你一皱眉,他就知道收敛;

●表达欲强,不会说话但会拉着你“表达自己的意愿”。

理解力,是思维提前觉醒的信号。

而聪明的孩子,往往不是会早说话,而是能在你没说全的时候,已经“心领神会”。

四:怎样让孩子更早“听得懂”?

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

“别人家孩子一岁就能听懂”,并不代表自家孩子就落后。只要孩子在正常发育范围内,我们都不要太担心。

因为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但表达稍晚;

有的孩子情绪敏感,对“指令”反应不明显,但内心世界丰富得很;

还有的孩子,外冷内热,看着慢,其实一直都在听、在记、在准备“开口惊艳”。

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帮助孩子“听得懂”、“理解到”,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小方法:

①多说具体词语,比如“把苹果给妈妈”,而不是“给我那个”;

②配合肢体动作,边说边指边做,让孩子理解语言与动作的对应;

③多读绘本、唱儿歌,这些重复性高的语言,能帮助孩子建立语言记忆;

④回应孩子的“交流尝试”,哪怕只是一个手势,也要认真回应。

语言是连接,更是爱。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语言往来,其实,是一个亲密关系的桥梁。所以,多和孩子说说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