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光伏板发电量会越来越低?

科技 03-04 阅读:27 评论: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选用了高效的光伏组件,可年发电量却远远低于设计值。为这个项目付出无数心血,每年却要承受几万到几十万元的电费收入损失。究竟是谁在蚕食我们的收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到底是谁在悄悄偷走光伏板的电量。

天气无常:光能转化的天然阻碍

光照是光伏组件发电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和时长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光照资源分布不均。当遇上阴天、下雨天这类恶劣天气,太阳被层层遮蔽,光伏电站就如同失去魔力的巫师,发电量大幅跳水。阳光的缺席,让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大打折扣。

很多人一提到夏季,就觉得这是发电的黄金时期,毕竟烈日当空。但实际上,光伏系统也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并非温度越高,发电效率就越高。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会逐渐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增大,从而增加能量损耗。夏季虽阳光强烈,但持续的高温会让组件“不堪重负”,有时发电量甚至比不上春秋季的大晴天,而且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灰尘积累:“隐形杀手”的悄然威胁

灰尘积累堪称光伏电站的“隐形杀手”。一层薄灰就能降低组件效率,因为光伏组件表面若积有灰尘、污垢,光线透过率就会降低,发电效率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定期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洗维护至关重要。

组件遮挡:发电效率的无形杀手

组件遮挡是影响发电量的一大关键因素。如果光伏组件之间的间距过小,会导致相互遮挡,影响阳光的照射。特别是在早晨和傍晚,阳光入射角较大,组件之间的遮挡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在设计和安装光伏系统时,应合理确定组件间距,避免相互遮挡。

MPPT追踪失效:以同一个MPPT为例,要是其中一串组件有一部分被遮挡,未遮挡部分和遮挡部分的光伏电池单元就会相互干扰,致使输出特性曲线出现多个局部最大功率点,MPPT跟踪点低于正常水平,发电效率自然随之降低。因此,在选址安装时,应优先选择开阔、无遮挡的场地,或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遮挡的影响。

安装细节:接收辐射的关键要点

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直接影响其接收阳光的角度和面积。如果朝向和倾角设置不合理,光伏组件将无法充分接收阳光的照射,从而降低发电量。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组件朝向越接近正南方,发电量就越高。若偏离接收的光照强度减弱,发电量也会相应减少,就如同向日葵不朝着太阳便难以茁壮成长。

此外,光伏电站的组件、逆变器、变压器容量配置并非简单的叠加,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以逆变器为例,选型不当不仅会造成发电量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所以在建站时,务必避免过度追求低价或配置不当导致的隐性损失。

组件老化与损坏:性能衰退的必然结果

光伏组件使用时间久了就会老化,其功能性能逐渐衰退,转换效率下降,发电量也随之减少,这就像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会衰退一样。而且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组件可能会受到损坏,电池片出现细微裂纹,这些初期难以察觉的问题会持续恶化,运输震动造成的微裂纹可能在3年内扩展成贯穿性裂缝,进而导致热斑效应和功率衰减。PID效应潜伏风险:高温高湿环境下,电势诱导衰减(PID)可使组件功率每年额外损失3%。

……

光伏电站宛如一个精密的生命体,需要“医生”定期把脉问诊。有专业的运维知识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分析和优化,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运维转变,防患于未然。专业的电站运维就像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能通过细微征兆预判隐患,运用系统化手段守护电站,让电量不再偷偷流失,保障企业主的收益。

此文章仅供学习、欣赏交流,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