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1.0权重Beutepanzer IV坦克,下期
接上一期,继续来讲德系Beutepanzer IV坦克。
布局方面,该车长约8.05米,宽约3.15米,高约2.4米,重约28吨,共配备包括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等7名成员。其中,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驾驶员车体左侧,负责操控坦克的行驶方向和速度。战斗室位于车体中部,是坦克的核心区域,布置有火炮、机枪等武器装备以及炮手、装填手等战斗人员的位置。而动力室位于车体后部,安装有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传动装置。此外,存储空间分布在车内各处,用于存放弹药、燃料、工具和乘员的个人物品等。
防护方面,车体正面装甲厚约16毫米,侧面和后部装甲约为12毫米,顶部装甲较薄,约为8到12毫米,在一战时期能够有效抵御大多数轻武器火力以及炮弹破片,对当时的步兵武器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它采用了垂直装甲布局,虽然在防御性能上不如后来的倾斜装甲,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种布局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正面防护,为车内乘员和设备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不过,垂直装甲在面对敌方火炮的直接命中时,容易出现装甲破裂和崩落的情况,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机动方面,该型号采用了两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油发动机,总功率约为105马力,在当时能够为坦克提供一定的动力支持。其最大公路速度约为6千米每小时,越野速度则更慢,最大行程约为48千米。这意味着坦克在战场上的机动能力有限,难以快速突破敌方防线或进行大范围的战略转移;也意味着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它能够行驶的距离较短,需要频繁的进行补给,限制了其作战范围。好在它采用了菱形履带设计,履带较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坦克在复杂地形上的通过能力。但由于坦克本身重量较大,且悬挂系统相对简单,在崎岖地形上行驶时颠簸较为严重,影响了乘员的舒适性和射击精度。
军备方面,它装备了两门57毫米的Maxim-Nordenfelt加农炮,安装在车体两侧的旋转炮台。单个炮塔的水平射界为100度,高低射界为-6度到12度,共备弹282发,装填时间约为5秒。这种火炮在当时具有较强的威力,能够发射高爆弹和穿甲弹,对敌方的步兵、工事以及装甲目标都有一定的杀伤和破坏能力。其有效射程可达1000米左右,在近距离内能够对敌方目标造成致命打击。同时,它还配备了3挺7.72毫米的Lewis机枪,车体侧面左右各一挺,正前方一挺,备弹量共4500发,主要用于对付近距离的步兵,能够在坦克周围形成一道火力网,阻止敌方步兵接近坦克。
总的来说,作为早期的坦克,它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为后来坦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装甲能够抵御当时大多数武器的攻击,为乘员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作战环境;其6磅炮和机枪的组合使其在对付步兵和装甲目标时都有一定的能力,在战场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机动性差,速度慢、行程短,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和战略机动性受到很大限制;此外,坦克内部空间狭小,乘员的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作战容易导致乘员疲劳,影响作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