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秋后算账,扎克伯格被罚300亿,美国商界人人自危
前言:
俗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不时隔四年之后特朗普终于是找到了报复扎克伯格的机会。
根据媒体报道,最近为了将美国政府针对Meta的反垄断诉讼案件的和解金从300亿美元降为4.5亿,扎克伯格亲自去游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并向他的总统就职典礼捐款100万美元。
可特朗普似乎并不吃这套,坚决要报当年的“封号”之仇。
可能有人会好奇了,四年前特朗普可还是美国总统呢,扎克伯格怎么敢封特朗普的账号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美国环境说起了,在特朗普上任初期,扎克伯格就像现在的马斯克一样曾是他的“忠犬”。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美国开始变得一片混乱,人们也对特朗普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扎克伯格觉得特朗普不可能继续连任,于是果断投向了民主党那边。
2021年1月美国爆发了著名的国会山事件,当时如果特朗普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领导他的支持者们那很有可能将拜登及其背后的民主党彻底赶下台。
但是在特朗普赶去现场的途中发生了两个意外,直接让他一败涂地。
其一就是他的司机被收买故意走错了路让特朗普错失了赶到现场的关键节点。
其二就是以扎克伯格为首的一群人封禁了他的社交账号,直接导致特朗普无法发声,当时扎克伯格还特意发文称:“如果继续允许总统使用Meta旗下的社交服务,风险太大了。”
而这对于一向是个话痨的特朗普无异于博尔特被踹断了腿,泰森被打断了手一样难受。最终在内外失联之下,国会山事件以失败告终。
至于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特朗普被民主党折腾的够呛,甚至险些被送进监狱,而在这期间扎克伯格则是贯彻着落井下石的作风,频频在脸书上对特朗普发出威胁。
而特朗普碍于没有发言渠道只能被动挨打,直到马斯克收购了推特这才让特朗普能够再次发言。
而早在这次竞选之初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如果自己当上了美国总统一定会把扎克伯格送进监狱!
当时听到这话马斯克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那马斯克为何会如此高兴呢?
因为他和扎克伯格之间的矛盾也不小,之前甚至马斯克还和扎克伯格约过一次架,双方约定在八角笼里来场肉搏战,可惜最后无果而终。
而如今特朗普终于是等到机会开始为自己也为马斯克来出一口气。
根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就在扎克伯格旗下品牌2012年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2014年以220亿美元吞并WhatsApp的交易进行最后的调查。
FTC认为,扎克伯格通过收购潜在竞争对手来维持垄断地位,而非公平市场竞争,一旦调查落实扎克伯格将面临300亿美元的罚款。
说实在的扎克伯格这次真的挺冤,毕竟单从商业逻辑出发,这类并购在科技行业早已司空见惯。
谷歌买下YouTube,微软收购LinkedIn,亚马逊吞并全食超市,哪家巨头不是靠资本扩张巩固版图?为何Meta偏偏成了首个被“杀鸡儆猴”的目标,背后显然不只是反垄断这么简单。
当然如果是罚款扎克伯格恐怕也不会多说什么,关键是FTC后续开出的条件让他无法接受。
除了这些罚款外,扎克伯格还必须签订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矫正协议”。
这意味着Meta未来的一举一动都将处于监管显微镜下,甚至可能被迫拆分业务。
对比微软2001年反垄断案中仅支付6亿美元和解金、谷歌2023年因安卓系统垄断被欧盟罚款43亿欧元的案例,Meta此次遭遇的处罚力度堪称“核弹级别”。
当然在此之前扎克伯格并非没有预见风险。早在特朗普胜选初期,这位Meta掌门人便频繁出入白宫,甚至为特朗普的就职典礼豪掷100万美元。
然而,这些示好未能换来政治庇护。国会山事件后,特朗普的账号被封禁,双方关系急转直下。即使扎克伯格曾私下向盟友抱怨,封号决定是“迫于公众压力”,但特朗普显然不买账。
如今随着扎克伯格被特朗普制裁,美国商业圈里已经开始人人自危。
因为扎克伯格的遭遇并不是个案,FTC指控的所谓的“并购扩张”“平台霸权”“威胁民主”等罪名,几乎可以套用在每家企业。
例如此前亚马逊就被指控压制第三方卖家,谷歌也因搜索算法垄断遭多次起诉,苹果的“围墙花园”生态常年被诟病。
一位匿名硅谷高管私下表示:“今天是Meta,明天就会轮到我们。”
这种恐慌背后,是美国政府对科技行业的监管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十年,硅谷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资本扩张,几乎重塑了全球经济规则。、
但当它们的触角伸向政治、舆论甚至公共安全领域时,权力天平开始倾斜。FTC此次行动,某种程度上是对技术垄断的“权力回收”——无论动机是否掺杂政治恩怨,结果都已撼动行业根基。
而此次300亿美元罚款的冲击力,也不仅在于数字本身,更在于它打破了美国反垄断史的先例。
即便是上世纪90年代微软的垄断案,最终也以和解收场,未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Meta若真被罚没30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3年净利润的70%。
更令硅谷各大且有不安的是,FTC的指控标准充满模糊性:何为“威胁民主”?如何定义“市场霸权”?监管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却足以让科技公司陷入两难。若选择妥协,高额罚款和强制性协议可能侵蚀企业竞争力。
若坚持抗争,漫长的法律战将消耗大量资源,且结果难以预料。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加剧行业焦虑。
特斯拉、谷歌等公司已悄然调整并购策略,亚马逊则加大游说力度试图影响立法。一位风险投资人直言:“硅谷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结束。”
如今硅谷的恐慌情绪仍在蔓延。当扎克伯格在听证会上强调“Meta从未扼杀竞争”时,台下的沉默显得意味深长,在一个权力与资本交织的时代,没有人能真正预知监管的下一刀会砍向何处。
至于扎克伯格会选择妥协,还是继续抗争,我们还且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