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伏行业陷阱:我们应如何规避那些“神”套路
科技
03-17
阅读:21
评论:0
2025年央视3·15晚会一记重锤,撕开了光伏产业的多重隐患。这个本应承载绿色能源愿景的行业,却因部分企业的贪婪与失序,让"阳光收益"变成"风险陷阱"。
央视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公然售卖未达国家标准的“非标”电缆,在南宁某五金市场、贵阳某机电城等大型交易市场某商家就公开销售“非标打折电线”,成本低廉,却能大幅增加火灾风险。部分企业通过偷工减料缩减铜芯截面积、使用劣质绝缘材料(如含砷超标的光伏玻璃)降低成本;像劣质电缆和组件的使用寿命仅为国标产品的1/3-1/2。若光伏组件破损,砷可能随雨水渗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砷污染区域的水源致癌风险可升高3-5倍。央视暗访还发现,有些商家部分电缆产品标签信息与实物不符,存在伪造厂名、厂址等问题,商家通过提供虚假的3C认证和检测报告,甚至通过“分期建设”等手段规避监管。
……
当“降本”沦为偷工减料的遮羞布,光伏行业的生态与安全底线正在被击穿,唯有将技术升级作为核心驱动力,以法律重锤斩断造假链条,才能让阳光真正照亮安全与可持续的未来。
小编收集了以下一些光伏行业坑人的“神”套路,希望能帮助大家来避坑!!!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及鉴赏参考之用,不作为任何专业意见或决策依据。鉴于信息来源的复杂性,文中表述可能存在偏差或遗漏,读者需结合多方资料自行判断并核实相关内容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