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注意电子科大扩招100人,热门专业挤破头,选对方向更重要

推荐 03-28 阅读:0 评论:0
电子科技大学,这名字听着就自带科技光环。最近它宣布2025年要扩招100人,目标直指“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这些高精尖领域。

消息一出,家长群里又炸开了锅,仿佛自家孩子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名校大门。但等等,先别急着激动。一方面,扩招当然是好事,给了更多学子圆梦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得冷静想想,这100个名额,真的那么容易拿到吗?更重要的是,挤进去了,就一定能成为未来的科技大佬吗?

说起电子科大,那绝对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扛把子。A+学科,全球排名前列的计算机科学,这些硬实力摆在那里,想不心动都难。但分数线也是实打实的高,特别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些热门专业,想进,就得拼命刷分。以山东为例,660多分才能摸到门槛,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学校也挺会玩,搞什么“双升计划”、“‘人工智能+’双学位计划”,听起来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想培养跨领域人才,这想法挺好。但仔细琢磨琢磨,这些交叉学科,真的能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吃香吗?还是说,只是给他们多了一条“内卷”的赛道?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提“新工科”,电子科大也不例外,搞了个“成电方案”,把科研和产业深度结合。学生能参与国家级实验室的课题,这听起来就很诱人。

但问题也来了,有多少学生真的能沉下心来搞科研?又有多少人只是把这些经历当成简历上的“镀金”?电子科大的就业率确实高,华为、腾讯、中国电科这些大厂,年年都来校招。但说实话,进了大厂,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吗?还是说,只是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尤其现在互联网行业变化这么快,谁又能保证几年后,这些“香饽饽”专业,依然是就业市场的宠儿?扩招的专业方向,比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确实是当前最火的。但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几年前,人工智能还是个“香饽饽”,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人才过剩”的苗头。谁又能保证,几年后,集成电路领域不会重蹈覆辙?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高就业率”、“高薪资”当成衡量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时,是否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大学,不仅仅是培养“打工人”的流水线,更应该是塑造独立思考、拥有批判精神的个体。电子科大当然是好学校,但它也只是一个平台。能不能成为未来的科技领军者,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所以,2025年的高考生们,报考电子科大,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别忘了,选择专业,选择学校,最终还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更重要。毕竟,人生的路,还得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仅2025年扩招的100人,就足以说明国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是多么紧迫。但与普遍认知不同,实际情况是,人才培养的周期远比技术迭代的速度要慢。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国家卡脖子技术”时,是否忽略了我们自身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是否真的能够支撑起这些高精尖人才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