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的失策:杜特尔特被捕后,中美两国态度变天,特朗普要出手了?
杜特尔特,这个曾经的菲律宾总统,最近的命运可谓戏剧性十足。刚从香港度假归来的杜特尔特,没想到迎接他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马科斯政府的“天罗地网”。在马尼拉机场刚一下飞机,他就被捕,并被快速押送到海牙,准备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看起来,马科斯似乎赢得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第一回合,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杜特尔特被捕的这场风波,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政治斗争”。我们必须看到,这不仅仅是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之间的对决,而是菲律宾政坛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博弈。表面上,马科斯似乎占了上风,但实际上,他很可能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杜特尔特被捕的背景并不简单。事实上,当国际刑事法院对他发出通缉令时,杜特尔特正在香港度假,同行的还有他当总统时的团队。这一细节让人不得不思考,杜特尔特是否早已预见到这场风波,并选择了先避一避。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虽然他完全可以在香港暂避,等待事态平息,他却决定第一时间回国。就在他踏上马尼拉的土地时,马科斯的执法人员已经在机场等候他了,快速将其捕捉并送上了飞往海牙的航班。
这场捕获行动,看似是马科斯一方的胜利,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国际刑事法院为何能对杜特尔特发出通缉令?菲律宾早已宣布退出该组织,那么国际刑事法院是否还有资格对他进行审判?从法律上来说,马科斯借用国际法院的力量,实施这一逮捕,显然存在许多不合规的地方。更关键的是,逮捕令仅针对杜特尔特一个人,而没有涉及当时参与“禁毒战争”的其他政府成员。这就让人怀疑,这场捕获行动是否更像是政治打压,而非公正审判。
而这种做法在国内引发的反响也不小。许多菲律宾民众对于杜特尔特的执政有着深厚的情感,认为他在任期内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善了菲律宾的国际地位。对于他们来说,杜特尔特并非罪人,而是值得尊敬的领导者。因此,马科斯通过这一手段清除政敌,实际上是在自掘坟墓,给自己的政权制造了巨大的反对声浪。
除了国内的反响外,马科斯此举也同时激怒了国际社会,尤其是中美两国。我们知道,杜特尔特在担任菲律宾总统期间,推行亲华政策,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他明确拒绝了国际仲裁的裁决,维护了中菲两国关系的稳定。杜特尔特还在多次场合中公开支持中国,这让中菲之间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马科斯若真想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必然得罪中国。中国外交部已公开表示,呼吁国际刑事法院遵循“补充性管辖原则”,避免过度政治化。这无疑给马科斯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更复杂的局面是,马科斯还得罪了美国。虽然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亲美政策,推动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但这些合作大多是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特朗普在担任总统时,一直与杜特尔特保持着良好的私交,两人曾就多项国际事务展开过合作。因此,如果特朗普重新复出,并决定对马科斯采取行动,那么菲律宾的政治格局可能将发生急剧变化。特朗普从来不喜欢为盟友“埋单”,而马科斯如果继续坚持与美国合作,很可能会触动特朗普的逆鳞。特朗普在政治上打压对手的手段众所周知,马科斯此时显然冒险过大。
更为棘手的是,菲律宾国内对这场政治斗争的反应并不如马科斯预想的那样单纯。杜特尔特虽然被捕,但却获得了不少菲律宾民众的支持。在他们眼中,杜特尔特的回国就像是“慷慨赴死”,更像是一位民族英雄。与此相对的是,马科斯此举反而加深了民众对他的反感。
尤其是在菲律宾军方,杜特尔特的被捕并没有得到军方的广泛支持。虽然军方没有公开介入,但在押送杜特尔特的过程中,许多军警人员眼中含泪。这一情景,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即使马科斯掌控着政权,但如果连军队都开始动摇,那他要面对的将不再仅仅是政治对手,而是整个国家的反抗。
从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来看,马科斯显然低估了局势的复杂性。看似一场对杜特尔特家族的胜利,实际上却可能为他自己埋下了更大的政治隐患。中美两大国的态度,菲律宾国内民众的情绪,甚至是军方的立场,都在不断逼迫马科斯做出更加艰难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