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主帅怒怼伊万科维奇!多给新人机会
按理说,输球,主教练出来挨骂是常规操作。可这次,伊万科维奇的一句“国脚在联赛出场时间太少”,直接把火烧到了各俱乐部教练身上,这下,大家都不乐意了。你说球员不行,那是球员的事儿;你说我用人有问题,那咱就得掰扯掰扯了。
这不,上海申花的俄罗斯主帅斯卢茨基就站出来“回怼”了。而且,人家怼得那叫一个有水平。斯卢茨基说了啥?简单概括三点:第一,国脚不是靠“喂”出来的,得靠竞争。第二,伊万你多看看我们申花,说不定能发现“新大陆”。第三,熬夜看了比赛,确实有点失望,但还是要祝福一下。话里话外,既表达了对伊万的不满,又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对中球的关注。不少球迷看了直呼:斯卢茨基这情商,比伊万高太多!甚至有人开始怀念,当初要是斯卢茨基来执教,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但问题是,为啥大家觉得斯卢茨基更适合?仅仅是因为他会“说话”吗?恐怕没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斯卢茨基的回应,是针对伊万的“甩锅”行为。但更深层次的,它触及了中球青训和人才选拔的痛点。伊万抱怨国脚出场时间少,看似有理,但实际上,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的人才储备不足,好苗子太少,以至于不得不依赖那些“老面孔”。俱乐部教练呢?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队员能入选国家队,但前提是,这个队员得有实力,能给球队带来帮助,而不是为了“政治正确”强行安排。就像斯卢茨基说的,国脚身份不是靠硬塞,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再说了,人家斯卢茨基也没闲着,一直在努力培养新人。
申花的刘诚宇和杨皓宇,本赛季的出场时间可不算短。这说明啥?说明他愿意给年轻人机会,敢于启用新人。反观,给人的感觉总是“万年不变”。一套阵容打天下,新人难有出头之日。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我们的教练不敢用新人,还是我们的新人真的不堪大用?也许两者都有。一方面,国家队主教练的压力太大,成绩是硬指标,谁也不敢轻易冒险。另一方面,我们的青训体系确实存在问题,很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还没等冒头,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中球的“金元时代”。那几年,各俱乐部疯狂烧钱,引进大牌外援,虽然联赛热闹了,但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却被严重挤压。很多年轻球员,要么在板凳上蹉跎岁月,要么早早转行。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青训不行,人才匮乏;人才匮乏,只能依赖外援;依赖外援,本土球员更没机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的成绩不好,归咎于某个教练或者某个球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从青训抓起,从联赛改革做起,给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战中成长。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也需要整个足球界的共同努力。但至少,我们应该像斯卢茨基那样,多关注一下新人,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仅仅这一个“多”,就足以说明中球的未来,或许真的需要一些改变了。如果我们还抱着“老一套”不放,那恐怕,失望还会继续上演。而斯卢茨基的“抱怨”,或者说建议,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球的现实困境,也提醒我们,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毕竟,光靠嘴上说,是踢不出好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