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几乎一辈子没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那钱从哪来?
皇帝召见都不去,还说自己是酒鬼里的神仙。
在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但李白却公然违抗圣旨,还高调宣称自己是"酒中仙"。这种举动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在玩命。但纵观历史,还真没几个文人敢像李白这么干。他不仅没把皇帝的话当回事,反而以此为荣,大声宣扬自己的酒仙身份。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无疑是在挑战权威的底线。可偏偏李白就是这么特立独行,他的事迹也因此被后人传颂。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敢这么做的文人,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了。
李白让杨贵妃为他研墨,高力士替他脱鞋,这简直是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后世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又有谁能像他那样洒脱自在、不受拘束?他的狂放不羁,至今无人能及。
相比之下,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杜甫,仕途并不如意。他先后担任左拾遗和华州司功参军,工作勤勤恳恳,始终怀抱着"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的理想。与李白那种潇洒自在的生活相比,杜甫显得更加务实和拘谨。他的仕途生涯充满艰辛,始终在为民生疾苦奔走呼号,与李白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软饭王”李白】
许多人认为李白即使不从事正经职业,依然能四处游玩,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感到不屑。
李白之所以常被人调侃,主要是因为他的四位妻子都来自显赫的家族。这种背景让许多人私下议论,觉得这位大诗人可能习惯了软饭,不太适应艰苦的生活。
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氏来头不小,她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当时的社会中,能与之相比的人并不多。
有了妻子的经济支持,李白可以随心所欲地四处游历。每当盘缠耗尽,家中总能及时提供资助,让他能够持续漫游,完全不必为生计发愁。
在许氏与李白共同生活近十年之际,许氏因病离世,她名下的财产随即转归李白所有。这笔意外之财成为李白日后生活的重要支柱,帮助他顺利度过了原本可能十分艰难的岁月。
在许氏去世一年后,李白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刘氏。起初,刘氏对李白的才华颇为仰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认为李白并无过人之处,甚至对他产生了轻视之意。这种态度最终导致李白心灰意冷,选择离开。
从这方面看,刘氏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个不把李白放在眼里的女性。之后的两位妻子,一个早逝,另一个因为李白被流放而无法团聚,她们的人生经历也相当曲折。
很多人表面上对李白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但心里却暗暗向往。不过想过上这种潇洒自在的日子,还真得具备李白那样的天赋和本事。毕竟,没有真才实学,光有放荡不羁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
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大家也不像现在这样重视金钱。像李白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可以说是相当幸运了。那时候,人们对财富的追求远不如对学问和艺术的崇尚,李白正好生在了这样一个时代,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名声与金牌】
李白在唐朝的声望极高,加上唐玄宗李隆基亲自赐予他的金牌,使他在各地游历时畅通无阻,无人敢拦。
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白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这种成就不仅让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也吸引了无数人渴望与他结识。李白的诗作以其豪放不羁和深刻内涵,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争相模仿的对象,他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
天南地北的人们,谁不渴望与李白相遇,共饮一杯,以此为荣。
李白到了目的地后,所有开销都有人替他买单,他根本不用操心钱的问题。更夸张的是,有人为了请他过去,连路费都全包了,这让李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除了皇帝和朝廷重臣,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李白的出现。人们纷纷期待目睹他的诗作,这种热情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相互较劲的风气。
李隆基赐给李白的那块金牌,虽然没法让他免于死刑,但基本上就等于给了他一个到处游玩的通行证。有了这块牌子,李白可以名正言顺地四处游历,谁也不敢拦他。
在影片《妖猫传》中有一个情节,唐玄宗命令李白离开长安,没有指定具体目的地,只要求他走得越远越好。
影视剧中的情节虽然和史实有出入,但唐玄宗李隆基的权威不容置疑。地方官员们对他的命令丝毫不敢懈怠。只要李白亮出御赐金牌,各级官吏都心领神会,立即照办。
尽情享受生活后,无需担心他人的闲言碎语,这样的日子只需考虑接下来该去哪儿,何必为日常琐事烦恼。
他即使终生游历山水,无需从事任何职业,也不必担忧经济问题。若以现今社会作比,他的生活状态类似于那些专职旅行者。
漫步在山水之间,只要把自然风光和心灵感悟巧妙融合,就能让日常开销变得轻松自如。
李白是否感到忧愁,我们无从得知,但每天忙碌工作的大多数人,确实更容易陷入忧虑。尽管如此,生活即使充满艰辛,只要保持积极和坚韧的态度,一切都不成问题。
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不如专注自己的路。每个人的时间都在悄悄流逝,总是盯着别人看,未必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